诸葛亮这神一般的人物在职场上作为管理者也是有缺点的
止于至善 发表于:2018-4-8 10:35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95
能力强大是好事,但是什么事都自己做,全部安排到位给别人做,这样只会累死,做为一个领导要懂得利用人力资源,适当时间放权给下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自己做,那还要下属干嘛呢?




来源:哈叔读三国  作者:哈叔




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绝对是最出彩的一位,智慧的化身。


从最初的江湖传言:得卧龙、凤雏之一者,可得天下,再到后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几次三番地去请他出山,就知道这个人不是平凡人。


三分天下论、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坡、水淹白河、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


诸葛亮几十年光鲜亮丽,业绩斐然的职业生涯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帮助刘备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霸业,又转身辅佐刘备的儿子,可谓是蜀汉第一功臣。


鲁迅先生曾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有这样的评价其实也不奇怪,诸葛亮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文韬武略、运筹帷幄,无所不精、无所不能,甚至还可以向天借命,呼风唤雨。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了刘禅12年,最终病死于第五次北伐的路上,命丧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之死,值得今天的我们来探讨一番。




01
诸葛亮死亡真相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这样说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还真得不是场面话,诸葛亮是真得做到了勤勤恳恳,竭尽全力,一直到最后灯灭油枯。


这也是诸葛亮最终命丧五丈原的一大主因。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出斜谷,据五丈原,与司马懿僵持几个月,司马懿拒不出战,这让诸葛亮坐不住了。


于是,他要想办法激怒司马懿,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的服饰,意思是讽刺你司马懿胆小怕战,不如回家去做个闺房小姐吧。


司马懿是出了名的能忍,就是不出战,后来司马懿同蜀汉派来的使者聊天,你们丞相近来可好?挺忙的吧?


使者心想,这些外交上的客套话,直说也无妨,便对司马懿说,我们丞相确实很忙,军营里大事小事都要亲自抓,起得早,睡得晚,近来胃口也不太好,吃得很少。


使者走后,司马懿对身边人讲,诸葛亮什么事情都自己抓,事务繁重,吃得又少,这身体能支撑得长久吗?


最终,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没多久就病倒了,命丧五丈原。




在蜀汉集团里,诸葛亮是绝对的高层核心,企业高管,业务精英,个人能力很强。


但是不得不说,在用人和团队建设上,诸葛亮并非一把好手,这也直接导致了蜀中无大将,治国无能臣的尴尬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多次出现了诸葛亮呕血、昏厥、极度焦虑等场景,可以说,诸葛亮最终是活活累死的。





02
诸葛亮之死的启示


据说,凡是20军棍以上的处罚都要诸葛亮批准,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诸葛亮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授权制度,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凡事都讲究亲力亲为,最终肯定是带不好团队的。


一个好的管理者,必定是一个懂得放权的人,如果管理层将各项业务管得太细,最终很容易产生两个问题。


其一,导致自己总是很累,很忙。管理层的任务是定战略,指方向,结果自己每天被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所牵绊,造成身心疲惫,无暇考虑更大的问题,自然也就无法将团队带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其二,不懂放权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员工,手下人很容易变成庸庸碌碌的饭桶,好的管理者懂得给手下人试错的机会,让其在实战中快速成长起来,为自己分担。


这也是为什么蜀汉后期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场景。


宋太宗赵光义同诸葛亮一样,也是一个喜欢操心的主。


大将要去五千里外打仗,赵光义也会画个阵图让其带上,图上明确画着应该在哪儿扎营、哪儿挖井、骑兵在哪儿、步兵在哪儿,所有都标记得一清二楚。


赵光义这样“遥控”下属,最终战斗力可想而知。




事必躬亲,是优点,同时也是缺点,特别对于摊子很大,业务很多的大公司管理层来讲,这是致命的。


对于普通的职场人来讲,我建议大家如果遇到一个事必躬亲,有很强控制欲的领导,要么离开,要么保持学习的欲望,不要就此顺从,这对于你日后的职业发展没有任何益处。


不管何时,人才是企业的命脉,也是时代的命脉,管理者只有手里抓住人才,团队才能更加强大;员工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人才,这才更值钱。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