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和创业没多少关系的文章,小编想在年终岁尾跟大家聊一聊除了拼了命奋斗外,我们还应该在冰冷的商业社会里关注什么,回归什么。希望2019年春节,所有乌友都能够做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本文来源:水木然(ID:smr8700)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之后,人们“幸福感”就不会再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正比提升。
原来,人均GDP8000美元是“幸福感”的一个“拐点”。前年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9481美金。也就是说接下来无论我们再怎么挣钱,哪怕你暴富一场,你的幸福感都不会明显增加。
2018年,是中国的一大分水岭,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种暴富手段都已经消失,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
也就是说:以前我们向往的幸福在那些暴富的传说里,今后的幸福只会在平常的生活中。
既然如此,已经持续高速发展了近40年的中国、已经背井离乡、奔波奋斗了无数个日夜的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停下你手里的工作,抽出点时间跟我一起思考一下更有意义的问题。
先来说说我自己,今年35岁。
蓦然回首,我忽然发现人生的一半时光都是在外面漂泊的。因为我从17岁到县城读高中开始,一直到读大学、工作、创业,我已经背井离乡了18年,这18年来,无论我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成群结队也好、孤苦伶仃也好;落魄也好、有成就也好,有一个原则我始终在坚持: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春节时一定要回家过年。
那些跟我一样背井离乡的伙伴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如果过年不回家陪家人唠唠叨叨,总感觉这一年的努力和成绩都浪费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柔软的一隅,对于漂泊在外的我们来说,“乡愁”是一种基本属性,它像一份绵绵的惆怅,潜藏在我们心间,是不是的涌上心头。
再大的“成就”,没有人分享都不圆满。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大人物,还适用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更何况这和“成就”根本就没有关系,如果把人生看的透彻一点,所有的打拼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而春节回家陪父母是“性价比”最高的幸福感:你只需要付出两张车票,就可以获得家庭团圆、自我调节的最佳机会,而且站在了整装待发的新起点上。
很多人总是说:回“老家”又没有什么事,还不如躲在“屋子”里休息几天。我认为凡是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人生都进入了一种麻木的状态。
我们背井离乡,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个人变成了“赚钱”的机器,为了“赚钱”而“赚钱”,乃至对家人、对故乡、对自己的曾经完全没有了感觉,那也是蛮“悲壮”的一件事。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感觉,总觉的这个世界上可以说话的朋友越来越少。举世滔滔,唯知己渺渺。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各操各的心,谁也没有“闲心”赔你聊天谈心。这是一个现实又冰冷的世界,我们已经进入“无利不往”的状态。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冷静,越来越现实,已经不再参加无谓的饭局,每一次吃饭都是一次谈判,要么是生意要么是工作,每顿饭需要多大规模,由谁来买单,你大家都在遵守既定的世俗规矩。
来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和生活状态吧,你看看现在的你:那么理性、那么麻木、那么机械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就像一台设定了既定程序的机器!
你呈给世界的只是一个“虚假”的自己,一个如此苍白、机械化的自己。你明明知道这不是真正的你。
你有心情、你有感动、你有兴趣、你有话说,但是那个“你”又在哪里?
如果不能向世界呈现一个“最真”的自己,又凭什么要求世界送我们一个“知己”呢?所以,在这个世界欠你一个“知己”之前,是你先欠这个世界一个“自己”!
说那么多,只是想帮大家找回一种感觉。
我们不能只顾埋头赶路,总要回头望一望。
奋斗不是一件悲壮的事,生活更不应该是。
小时候,父母带我们到城里玩。
现在父母来你在的城市看你,你带他们在城市玩;
小时候我们是孩子,父母是大人,一切都是父母做主。
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却“人老返童”,开始像孩子一样天真,他们需要你帮忙拿主意、需要你的照顾。
小时候,父母时刻围在我们身边。而现在,我们却只在电话里偶尔询问一下他们。我们可以捕捉到客户每一个细致入微的表情,却可曾注意到爬到父母额头上的一条条狭长的皱纹?
如果父母还能再在世30年,我们每年可以陪伴他们10天,加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一年!
奔波之后,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忙碌之余,才发现从从容容才有情。
再大的功名利禄,到头终究只是一场人情冷暖;
外面的金碧辉煌未必跟你有关,家里的烛光摇弋一定是你的寄托。
回家吧,父母在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