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但面包绝非如电影《后来的我们》仅凭几个桥段即可获得
dolphin 发表于:2018-5-8 16:40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3788
       爱情是浪漫的,现实却很残酷,再浪漫的爱情终究敌不过面包。面包不够就要想方设法去挣。不过,面包可不如电影《后来的我们》里的主人公林清见轻松搞一款游戏那般容易挣。还是需要年轻的你马不停蹄、努力向前奔跑去获取的。
      爱情让位给面包,是当下不少青年正在经历的事情。无论你是大城市打拼的白领,还是活在乡下的青年,大伙都在为了面包而努力工作。而婚姻正是建立在面包基础之上,所以,不少恋爱甚至婚姻的破裂,都被最终认定为是面包赚的不够多。电影《后来的我们》之所以能这么火,也正在于它讲了一个面包大于爱情的故事。
      刘若英指导的这部处女作,也被认定为三观不正。主要因由便是男主角林见清不能瞒着妻子与前任独处一室,甚至于将现任妻子当做一个替代品使用。关于三观问题的批评,我已经做过文章,不再赘述。而《后来的我们》真正的危险在于,一夜暴富的林见清式假象,可能会害了不少做梦而不醒的孩子们。
      在电影中,井柏然饰演的林见清没车没房没稳定工作,早早从北京回老家的同学已经混的风生水起,只留下自己处处不如人。就在人生事业的最低谷,方小晓也选择离去,等于瞬间处在了爱情事业双输的局面上。人生亦没有更加悲催之处了。这种双输,倒是不少青年会真实面对的。
      但后边,林见清通过一款游戏简单几个桥段之后便一夜暴富了,显然会给不少正在奋斗的青年们制造一种看似友好实则麻痹的假象。为什么是看似友好呢?因为电影本身便是造梦的游戏艺术,不少人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这种一夜暴富,但通过剧情人物的瞬间实现来满足自己的审美移情罢了。
      而这种美好,正好能够买足影迷衣锦还乡的现实错觉。什么人才有资格缅怀前任呢?当然是那些已然成功的人士。当你还在为生活而奔忙的时候,你哪来的时间感慨前任的美好岁月呢。所以,林见清的一夜暴富正式商业片的惯用逻辑罢了。将主人公置于一种经济自由当中,从而更有闲暇慨叹曾经。
      但是,我们不得不发现另一个常识:负责任的优秀电影,都不会用一夜暴富的造梦来满足影迷的移情心理,因为负责任的创作者认为,这种方式无异于给观众灌麻醉汤。不少青年看完电影之后,都开始怀着不切实际的林见清式的梦想,认为自己做一款游戏或者一个什么投资理财,就能一夜暴富,从而实现到前任面前的感慨。
      基于此,我不认为某些电影人说的《后来的我们》是文艺电影。它只是一个给观众灌迷魂汤的商业片罢了,并未提供清醒理智的思辨,更没有通过剧情让影迷更加明确对时代的认知。现实中的林见清,可能仍将碌碌无为,甚至于这一生也将匆忙过去,他可能在努力生存的道路上与方小晓再次不期而遇,但窘迫的生活困境会让他无力感慨。
      优秀的文艺作品,总会呈现一种生存的悲凉。这种悲凉,才是人类坚定前行的重要力量。林见清式的一夜暴富当然美好,但它只能麻痹过分信任于此的影迷,削弱大家坚实可靠的步伐,让不少人做起白日梦来。
      租住在板房里边的林见清和方小晓,当然是真实的北漂一种。但一款游戏,一夜暴富,搬进大房子,实现人生的美梦,总让真实的生活者感觉过分迷幻了。而《后来的我们》要的正是影迷的迷幻,在这种迷幻中实现对前任感情的一种廉价感慨罢了。
      中国的年轻人,并不应该过分感慨与前任的情感,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无法实现一夜暴富,都没有经济上的相对宽松自由,都必须马不停蹄的工作,从而去实现物质上的基本保障。在这样的前提下,年轻人更应该努力向前,坚定地走步子,而不是停下来唏嘘,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
      只有老年才会停下来唏嘘自己的过往人生。最近几年来的青春爱情电影,太愿意用迷魂汤的方式拉青年们慨叹他们刚刚过去的青春了。一个二三十正是人生大好年纪的青年男女们,竟然慨叹刚过去的青春,丝毫不知道,美好还在未来。像小刚导演那样,步入老年了,再回忆芳华岁月,有情可原,青年们,何必一副苍老面孔呢。
      制造一夜暴富的剧情迷魂汤,当然可以拉拢青年进入剧情去感慨,他们在别人的暴富中实现了自我的移情。但这些都于事无补。优秀的电影不妨直接告诉青年,过去的就过去,你没办法一夜暴富,你得赶紧继续工作,现实版的林见清可能依旧是个游戏公司的小客服。不造美轮美奂的大梦,是电影的一种道德。
      不做美轮美奂的大梦,是影迷的一种能力。

作者:马庆云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