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不可或缺又忘尘却步的流量
郁阿 发表于:2017-4-8 21:5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733
全民创业越演越烈,“流量见顶”已经成为投资圈和创业圈里的共识,在无解的流量命题里谁能提供可复制的用户增长平台级解决方案,意味着它将成为后流量新时代里的Super Star。


以互助共享以及非广告网络的公平交易为特点的“新型解决方案”,打造去中心化的网络,逐渐成为投资人眼里的关注对象。毕竟,投了那么多项目,为自己的被投项目搞点儿福利也是必须的。


PC时代曾经有过很多种流量共享的办法,然而在移动端并没有成功缔造者,近期考察了很多项目之后,分享一下观点。



流量之贵已经到了创业者难以承受的地步




从事出境旅游的一位运营总监表示:“2013年市面上获得一个付费用户的成本大约是230元上下,到2015年已经上涨到520元,买流量已经是‘贵得玩不起的游戏’。2年不到干脆转型做企业客户生意了。”


母婴类垂直电商创始人表示:“同行们线上买流量的效果都非常不给力”。他们曾做过监测,因为“百度竞价排名必须要有持续的投入才会有效,应用市场刷榜也不是几万块钱就能解决”。因此他们决定不买线上流量,转而发展微商。


对于电商类App,一个下载用户的转化成本为40元以上,但7成的人下载后都没有消费,这相当于每10个人下载App,就有近300元人民币被白白浪费掉。


游戏领域更加疯狂。一家长期和大流量平台合作联合发行的游戏开发商表示,起初他们获取一个下载用户的成本是四五十元。但从2015到2016年,他们的有效获客成本翻了一倍还不止。目前如果要推广一款游戏,前期至少要配备500万元的流量采买预算。


金融领域的流量价格,则是获客成本的顶峰。根据第三方平台投之家数据,在金融创业领域,2013年一家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的投资获客成本区间为300-500元,而2016年则涨为1000-3000元。很多投资人甚至已经放弃了对这一领域的角逐。


对于少数有流量或者有资本的中大型互联网公司,同样承受着流量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


曾有中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高管,为了抢一个奇虎360的广告位,跑去对方公司围堵,一定要其答应把这个广告位加价卖给自己,而不是对手。争夺流量是竞争中你死我活的关键。


对比愁云惨淡的买方们,主宰流量的卖方市场显得春风满面。如屡创新高的百度广告营收,3年广告营收为640亿元人民币;从2012年到2015年,广告收入涨了近8倍的微博;2015年拿下30亿元广告收入的今日头条;同样,还有一直保持广告价格涨幅和营收的乐视、爱奇艺等流量大平台。


可以说现在的流量已经成为少数人的游戏,BAT、头条和视频网站等最大的几家差不多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创业公司因为买不起流量,未入局已出局。进入后资本寒冬时期,流量会越来越贵,资本的考核会越来越严,创业者的日子只会更艰难。



广告网络的信任度降到冰点, 大量黑科技持续曝光




在流量争夺场上厮杀的创业者们,不仅要为日益上涨的流量价格发愁,还要面对羊毛党、内鬼、流量中介、黑客等流量暴利吸血鬼们的进攻。


2015年11月,快操盘推出“充1分钱返500元”的促销活动,被网友发现系统漏洞,导致“羊毛族”蜂拥而上,无限制提款,一夜被薅近亿。在互联网行业中,类似这样被“羊毛党”伤害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这条流量灰色产业链中,除了羊毛党薅走的利润,还有中介和内鬼的洗劫。在某市场总监处曝光的所谓的百度返点的“秘密文档“,里面明确记录着返点规则,只要一次性能投放一亿的广告,最高返点达到“33%”,就是3300万。


“目前大部分广告公司的CPS(Cost PerSales按销售付费),实际上都是羊毛党的专场”,第二客栈的创始人、圈内著名的羊头包子(网名)觉得,行业正在畸形,“以前还有真实的投资者,现在羊毛就是CPS,根本不会有什么续投和留存。”


对于资金紧张的创业者们,谁还敢将预算投入到注定没有真实用户转化的广告网络中?



流量问题为什么现在才成为主要问题?




流量问题一直存在,只不过在资本的疯狂之下,成为一个层层欺骗的链条。但因为现在的资本逐渐回归理性,更关注商业价值本身,单纯的表面数据已经不足以获得资本支持,相对应的,更需要被投者拥有对用户的深耕细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创业者通过投放获取来的用户必须有效。


如何用最低成本获取有效用户,成为一门儿高技术含量的活儿,对应的考核指标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以App为例,以前衡量指标为单纯的下载量,现在已经逐渐的往更后端靠拢, 比如需要提供每周、甚至是每月的留存和活跃等数据,然而,问题是流量依然稀缺,媒体的生意模型依然还是以最大化CPM价格为中心的方式。



移动端必须普及的基础设施:“深度链接”与“场景还原”




PC端有很多种运营手段:文字链、聚合站、推荐站…… 但是在移动端这一切运营手段都失效了,归根结底在于PC端只要靠一个URL就能去往任何网站的任何层级,对用户来讲毫无阻断感,因而相互之间的合作相对比较容易。


但是在移动端由于App孤岛的存在,采用PC端的运营手段,用户体验完全不同。在移动端完成一个类似PC端最简单的互相导流的交互,通常需要5-12步跳转,其中还包括多次的用户输入,搜索或者从App Store下载等高成本用户动作,巨头们也都认知到了这个问题,深度链接(Deeplink)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同步解决移动端内容无法进行有效索引的问题。


什么是深度链接?深度链接是为用户转化提供最佳用户体验的技术。


目前硅谷在这一领域深耕的有Button和Branch。Button至今已经拿下了四轮3650 万美元融资,Branch也以火箭速度斩获5300万美金。


这些创业新贵利用了深度链接技术让C端用户可以一键直达App指定内页,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转化和回流,并按照业务逻辑把一些有关联的 App 连接在一起,打通了原来彼此间相对独立的移动 App 的应用闭环,同时还能挖掘更多新用户。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