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世界的好创意是如何构思出来的?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意能力?
乌鸦小编 发表于:2017-1-8 20:2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62
[blockquote]你所看到的那些流弊的创意很多时候并不是创意人员一拍脑门想出来的,其实创意的产生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经验和阅历地累计。今天小编分享的Link的文章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培养产品创意。
[/blockquote]

那么如果去培养自己的产品创意呢?Link认为有以下四种渠道。


1、产品资讯

碎片时间浏览乌鸦部落、知乎、36氪、虎嗅网等互联网资讯,每天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去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产品方法论。
碎片化的阅读工具我比较推崇使用轻芒阅读(原名豌豆荚一览),可以聚合订阅多渠道的内容,一个页面统一刷新所有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不好的地方在于当订阅内容过多的时候,海量的未读订阅会造成强大的阅读压力,而形成浅阅读或放弃阅读的弊端。
订阅微信公众号也是不错的方式,一般36氪、虎嗅网、乌鸦部落公众号推送的内容都是从当天数十篇文章的精选,已经进行了内容的二次过滤,更加优质有价值。


2、体验APP

带着观察和学习的心态去体验生活中使用的APP,每一次使用的时候去有意识的思考自己使用的目的,操作的流程,遇到的问题,去反思相关优质APP设计的细节。
唯有在生活中真切的去带入性使用,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个真实用户的感受。自从接收APP账号体系之后,每当我进入其他APP的登录环节的时候,都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一些细节,适时的截图记录,用作日后工作的素材。
比如在美团未登录的情况下新用户购买一个团购单或参与活动抽红包,唤起登录页面的时候仅需要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即可,而正常的新注册用户登录的时候还要增加一步设置密码,此举简化了登录/注册流程,无疑是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可以更好的提高订单/活动的转化率。


3、观察用户

注重把握身边的可用资源,多去看身边的人如何使用APP,多去听身边的人的想法意见,进而更加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想法。
每天上下班大概有1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我除了看资讯或听FM外,我的眼睛经常会不自觉扫到站在我身边的其他人身上,看看大家用手机在干什么,如何玩游戏,玩什么游戏,如何看视频,看哪些视频。
尝试去理解不同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在不同场景的使用习惯,映射回自己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该注重真实使用场景的哪些注意点。
比如用户在大众点评曾多次浏览某家日料店,定位又检测到用户在这家店内或附近的时候,点评的首页会直接出现一个情景感知模块,显示该家店的买单优惠、推荐菜等内容,节省用户再次搜索查找或者从我的收藏里翻阅的时间,而此模块的设计正是来源日常生活中在餐厅观察用户行为所得。


4、阅读书籍

抽连续的时间,抱起书本或kindle或手机阅读App读心理、社会、设计等想看的书籍,最好不要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只阅读产品类的书籍,这样对于自己的长期成长并不高。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连续阅读了启示录、结网等经典大而全的书籍,飘飘然的以为自己充分掌握了产品的方法论,然而到实际的工作中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懂但好像什么都不精,学到的只是皮毛的术,而不是能提炼升华的道。
不同知识的贯通结合,不管对于工作还是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更有帮助。阅读的工具我个人还是非常推崇微信读书,可以根据阅读时长换取金币买书,好友排行榜刺激阅读,好友正在看帮助自己筛选丛书。手机比kindle也携带更加方便一些,买的kindle放在角落一躺又是好几个月。


5、总结

产品经理是一个综合知识能力要求很高的工种,很多时候往往是一些当初没有太多目的性的,仅仅因为想要了解年度的热点是什么或者是有针对性的补充知识,运用印象笔记、锤子便签等渠道把内容记录起来后,可能在实际的工作带来启发,可能会成为工作的重要素材。
如果决定在产品道路上走的更远,以上的4项工作必须持续进行,不断保持热诚。对新产品进行积极的关注和探索,保持一颗大大的好奇心。


#专栏作家#

Link,微信公众号:aboutlink,一只新美大产品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简书签约作者。专注分享优质书籍,职场与生活,IT业态观察,更分享产品汪从0到1折腾产品的经验与方法。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