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生死局,还有多少牌能打?夸克单挑还是生态突围?
乌鸦小编 发表于:2025-3-29 09:4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31
引言:阿里的“AI to C”底牌还能打多久?
2025年的中国AI市场,已从技术竞赛升级为生态战争。DeepSeek在年初凭借开源模型掀起新一轮用户热潮,豆包以“国民级AI助手”的标签持续霸榜应用商店,而Kimi则凭借长文本处理能力在教育、法律场景异军突起。面对对手的围剿,阿里将“AI to C”的战略砝码押注于夸克——这款从智能搜索转型而来的产品,在2024年以3.7亿次下载量成为阿里用户增速最快的C端应用。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浮现:当行业进入生态整合期,仅靠夸克一张牌,能否支撑阿里在“AI to C”战场的长线突围?

一、现状:夸克的“矛与盾”
截至2025年初,夸克交出了一份矛盾的成绩单:
  • 用户规模与心智的错位:尽管夸克官方宣称其暑期峰值月活接近2亿(第三方统计为8000万左右),但其用户认知仍停留在“AI搜索工具”,与豆包的“全能助手”、DeepSeek的“技术极客”标签相比,缺乏鲜明的场景占位。
  • 商业化路径单一:夸克超90%的收入依赖会员付费(网盘加速、文档模板等),而豆包已通过“AI+电商客服”“AI+短视频创作”等B端合作探索出广告分成模式,DeepSeek则凭借开源生态获得开发者订阅收入。
  • 组织整合的潜在风险:阿里将智能信息(夸克、UC)与智能硬件(天猫精灵、AIoT)两大事业群交由吴嘉统一指挥,但两者协同效应尚未显现。例如,天猫精灵的语音交互技术尚未与夸克的文档处理能力打通,硬件入口与软件服务仍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底层逻辑冲突:夸克的困境折射出阿里“AI to C”的战略矛盾——既要延续工具型产品的效率基因(如15分钟短会、拒绝PPT文化),又需应对生态型产品所需的开放性和跨界整合能力。这种“重执行、轻战略”的风格在单点突破期是优势,但在生态竞争阶段可能成为瓶颈。

二、变量:阿里的隐藏底牌
阿里真正的机会,或许藏在两个尚未被充分挖掘的领域:
1. 多模态交互的“场景化改造”
夸克在2024年高考季的突围已证明:垂直场景的“AI工具包”模式具有爆发力(1亿次志愿填报调用量)。而阿里手中还握有更多场景筹码:
  • 电商数据富矿:淘天平台的商品知识图谱、用户购物行为数据,理论上可赋能夸克实现“AI导购”功能(例如根据穿搭喜好推荐商品),但截至2025年3月,这一链路仍未打通。
  • 本地生活协同:饿了么的商户资源、高德的LBS数据,若能通过AI Agent(如“外卖推荐助手”“出行规划管家”)与夸克整合,将开辟与豆包“生活服务”差异化的战场。
2. 硬件入口的“沉默价值”
阿里智能互联事业群的天猫精灵(2024年出货量超500万台)、智能眼镜等硬件,尚未与夸克形成联动效应。对比行业标杆:
  • 字节跳动通过豆包与Pico头显的“VR会议助手”功能,在教育、医疗领域获得B端订单;
  • 华为将盘古大模型与手机、平板深度绑定,主打“端侧AI”的低延迟体验。
    阿里若能将夸克的文档扫描、网盘同步功能与硬件入口结合(例如天猫精灵一键上传会议录音并生成纪要),或可激活硬件业务的存量用户价值。

三、决胜点:阿里需要一场“基因改造”
要释放上述潜力,阿里必须突破三重障碍:
  • 数据孤岛难题:淘天、本地生活、夸克的数据分属不同事业群,内部权限壁垒导致跨场景AI训练进展缓慢。例如,夸克团队曾尝试接入淘宝商品库优化搜索推荐,但因数据合规流程耗时过长而搁置。
  • 组织惯性挑战:夸克的“超稳定团队”擅长快速迭代工具产品,但缺乏构建生态的经验。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透露:“夸克的产品会讨论功能细节,但很少涉及如何与飞猪、饿了么共建场景,这需要高层推动战略级协同。”
  • 技术路线选择:夸克坚持自研垂直模型(如高考志愿模型、文档解析模型),而豆包、DeepSeek通过通用模型+行业微调的模式快速扩张。这种差异导致夸克在长尾场景响应速度上处于劣势——例如面对2025年初爆火的“AI相亲”需求,夸克因缺乏情感对话模型储备,未能及时推出相关功能。

关键窗口期: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C端AI用户规模将突破8亿,但用户忠诚度极低(平均单设备安装2.3个AI应用)。这意味着,若阿里未能在年内跑通“场景+硬件+数据”的协同模式,夸克可能陷入“高用户量、低壁垒”的陷阱。

结论:阿里的“底牌”不在技术,而在生态
夸克证明了阿里有能力打造一款亿级用户的AI产品,但“AI to C”的终局竞争绝非单点产品的较量。DeepSeek的开发者生态、字节的流量运营体系、华为的端云协同能力,均已构建起差异化壁垒。对阿里而言,真正的底牌或许是:能否以夸克为枢纽,激活沉睡的电商、本地生活、云计算资源,打一场“数据+场景+终端”的立体战争。2025年,将是检验阿里“生态化能力”的关键一役。

数据及信息来源说明
本文中用户增长数据引自七麦数据《2024年度移动应用下载量报告》;夸克官方月活数据来自虎嗅独家采访;天猫精灵出货量数据参考IDC《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追踪报告》;AI用户规模预测引自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C端应用趋势白皮书》;其他企业动态及内部信息均来自虎嗅、晚点LatePost等科技媒体的公开报道及独家信源。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