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思维衍生方式 1 撕了考试书 编码错题本 现在当下的错题本大多都没有什么全面的思考引导和活动探究性,不乏市场上所具有的定装本,活页本等各种各样的错题本。那么如果给错题本建立一个完备的思维,通过适当的知识体系的指导,反复细化一个人的思维误区,其实就可以较快的提升一个人的成绩。 现有的错题本优点 方便记,复习, 1 格式 按照时间顺序,方便整理,一般为定装,自由发挥空间较多。但是一般不能进行知识比对,所留白也较少 故难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自己补充的例题就难以被收纳入错题本,一般留白分配特别不合理 2 原因分析 一般有知识误区分析整理的小标签,包括时间标记等,有助于随时翻看,但错误类型决定是因人而异的,故这种原因分析带有一定的广泛性,无法让人进行自我认知,只有我会或不会,不知自己是概念不清还是理解不透彻。 3 受众 对于会做错题本的学生,他们一般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不用什么教导就自己能用好错题本,但对于一般学生而言,错题本就只是将不会做的题目累计在一起,再随便翻看,反复练习,最后。当然不可否认还有网络大数据等类型的错题本,但受众由学校规定,经济条件等限制了,同样大数据分析也会给人带来一定思考能力的退化。 4商家 由于是量产化,无法对每个错题本进行专人化归纳,故市场上的错题本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顺手的记录又太消耗时间。这对于受众来说,不愿意做错题本,错了也不知道原因。故是否使用错题本都没什么作用。 故我根据以上几点提出我的编码错题本的概念,这是将学习体系和错题本结合的方式,如何压榨错题的价值,如何知道自己大部分的思维误区,是一个以活页本的形式出现的类似辅导书,能自主整理成自己的错题本的本子。 1 问题导读,编码题本中有小问题索引,经过老师学生提问整理,切合课本进行段落划分,就可以较为完备的告诉学生自己要掌握什么,掌握了是否能理解透彻。分为三大板块 1 问题导读 预习问题 复习重点 思维构建 2 自主整理时间规划,复习日期及问题记录 3summry 学生常见错误。 (高考错题版就借助大数据进行选择典型题目。其余的类似并同上) 2编码设计 方便契合学生,进行2种编码设计,一种是按照时间来分配理解的任务,可以结合公众号等进行全方位的传递资料,反馈资料。(类比于每日一题,将学习中细化的难点内容分时间攻克)一种是按照学科学习体系来进行的编码,这种编码可以方便学生查题和自己的思维误区。同样进行只是反馈。 3问题页的设计 问题页的设计考虑到学生层次的不同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类型不同也进行调整。 大体分为1自我认知不全 对于自己哪里都不知会不会,自己怎么学习也不知到怎么做,对自己认知浅显。于是设计页时以思维导图涂色页和小标题化衍生问题和举一反三为主,如果有条件可以设计特定app,进行专门的举一反三及问题记录,那么能更快地自我认知,如果可以设计成打boss或刷怪型游戏,那么能更快地刺激学习兴趣 2知识体系不全 对于这一类学生不是不懂而是无法点线面的串联知识,无法类比和快速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设计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一层一层的剖开知识,设计编码也以大到小缓缓推进,那么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方便学习 3 思维建立过于平面化,类比于图像型思考和文字型思考,思维方式一旦不会立体类比加迁移,那么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吃力。这种问题页设计主要侧重于发散思维等方面培养,主要可以通过自主画思维导图,一系列的问题答案页码化,一本编码题本有很多种翻页对比,从中知道自己怎么类比推理思考。 4 自主测试页设置 1 涂色版思维导图,点阵版知识方格图, 通过统计反馈等,可以发现自己是那些地方搞不清楚,然后可以反馈刷题再通过错题和问题页编码,反复回归错题和课本,直到将问题页上的问题都弄清楚。 2适当的在公众号上推出一些自测题,可以有侧重的测试,然后再通过自测反思,明白自己的不足。 3反思页设计,通过系统的排布,以期望值与现实值得对比及自我反思,从修订计划到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改正和思考,然后能不断一点点进步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