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把文物编号为092的大锤非常引人注目。它文物命名是:1985年青岛(海尔)电冰箱总厂厂长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用的大锤。30多年前,就是这把大锤,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砸出了海尔质量品牌。可见,一家优秀公司成长过程中,背后都有着强大的企业文化支撑。尤其,有着创始人的文化血液。 企业文化,是贴在墙上的照片,还是一句slogan宣传标语? 现如今,开公司做企业,要是不会说几句企业文化,是要被人笑话成土老帽的,但大家都在说企业文化,它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一个企业的文化等同于一个人的性格,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说,一支部队的性格是由它的第一任军事主官注入的,一个企业的文化也是由它的创始人所决定的。 “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和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无论这支部队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性格决定命运,企业文化就像一支军队的魂一样重要。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头羊带着的一群狮子是打不过一头狮子带着的一群羊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企业文化这么重要,究竟应该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呢? 企业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装饰品,也不是为了虚荣的炫耀。 一个人脸长得丑,就是贴再多金子也掩盖不住;一家企业没有文化自信,就是赚再多钱也没人尊重它。 而文化的建立,首先就是来源于老板的性格、思想和行为。 是老板言传身教的熏陶,才有了一个企业文化的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老板的心量、眼光和胸怀决定了企业的上限与命运。 也就是说,从逻辑关系上,老板决定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又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和企业的命运。 这点,从当当与京东、京东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差别就知道了,创始人的性格塑造出来的不同企业文化,直接导致了各自企业的不同结果。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阿里巴巴的生命线,价值观和员工对其的执行才是阿里巴巴1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所在。 这是马云非常认同的一句话。 马云曾说:“没人能抢走我的团队。当整个文化形成后,人们很少会受到诱惑,就像你把一个干净空气里生活的人放到污浊空气中一样,即使工资再高,他不久也会回来的。” 但文化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阿里巴巴人力资源经理陈丽说,“阿里巴巴至少五分之一的精力和资金都放在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培训上了。” 正是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重视和行动,才让阿里的员工流失率一直维持在3.3%左右,而一般公司人员流动率高达10%~15%。 “你我皆凡人,但我们一起能有所成就。” 马云一直提倡团队精神,任正非长期强调华为要靠集体主义,说的都是人的重要性。 做企业,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人又是最复杂的生物,灵活多变,有非常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如何把一群人集中在一起向一个方向努力,是天底下最困难的事之一。 周其仁教授说,“处理人跟人之间的问题、特别建立人之间的信任,很不容易。里面除了有思想问题,还有组织技术,如何系统地让人互相建立信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持续下去。这是很不容易的,人的关系很容易变形,甚至可以说比钢条还容易变形。 钢炼好了不轻易变形,可是人的关系、组织就容易变形,因为人是主动资产,受外部各种想法、利益、风潮的刺激,日久生变很常见。” 企业里人越多越不好管理,有许多老板醉心于打造自己的个人魅力,或迷信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统统是扯淡。 你以为自己是谁?是任正非、马云,还是娱乐明星? 只要你的出发点是不信任,那么再多再全再细的制度也都屁也不是,因为你违反了人性。老祖宗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你是员工,你愿意在一个时刻被监督、被控制、紧张压抑和虚伪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吗? 根本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嘛! 所以,让众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只有是文化,是企业文化衍生出来的价值观、行为逻辑、认同和归属感。如此,才能避免过高的管理成本,而使团队力量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要想搞懂企业文化,先要搞懂你自己;要想带领别人,先要管理好自己。 各位老板们,扪心自问,要问问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做企业的动机是什么。。。 一定要真实,千万不要自欺欺人,不然你对这个世界虚伪,这个世界就回报你虚伪。而你若自私自利,眼里只有自己,那你的企业根本就活不下去。 多年前,老方认识一个老板,精明强干,做买卖赚了不少钱,但他奉行的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理念,公司里的员工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同行竞争中毫无底线,同事之间互相落井下石,对客户也是骗来骗去,为了订单虚假承诺。 后来不久,这个老板遇到了困难,结果公司立马树倒猢狲散,没有人想要去帮他一把,因为他所一直倡导的就是功利主义逻辑。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道,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就在我们身边,一言一行都在其中。之于企业,就是由企业文化所承载的理念和行为逻辑。 一个老板的文化水平,决定了他企业的水平。 这个文化,不是指学历高低,而是指的是他的思想境界和心量大小。 “有些企业家,做事情总是急功近利,单单为了一己私利,最终落得被抓的田地。”曹德旺就曾讲过,“作为企业家,必须要有信仰,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不说要像教授那样精通,但起码要熟悉。中国古代文化教会我们义跟利。义,就是责任感,即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承担义务,并且一点都不能含糊。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人为本,尊重天下所有人,包括你的供应商,你的员工干部等等。” 企业文化,最初的源泉本就是老板的发心、信仰、担当和责任感。 要想明白你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什么,是这些东西决定了你的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马云说最完美的团队是唐僧取经的团队,有唐僧这样的领导,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执着;孙悟空虽然很自以为是,但是很勤奋,能力强;猪八戒虽然懒一点,但是却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沙僧,从来都不谈理想,脚踏实地的上班。 有了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就算千山万水、妖魔鬼怪、富贵荣华,都不如一句,赶路要紧! 在市场上,竞争无处不在,你怎么知道你、你的商业模式不会被资金实力更雄厚的对手所取代?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个企业也有一个企业的独特文化,这才是企业的根本护城河,它不能够被人抄袭、复制,老板的任务就是不断的放大、强化它。 而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通过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并取得胜利,才能让员工认可和归属的。 员工若是对公司的理念没有丝毫的认同,这样的公司又谈何成功? 按照管理学里“合作理论”:老板都知道自己需要敏锐地看清模糊的未来,并不断修正方向;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需要花很大力气说服那些看不到变化的员工,动员他们做好准备并进行合作。 但就像打仗,没有比一场酣畅淋漓地胜利更能鼓舞士气的了(老方在《带队伍很简单,就三个字》一文中介绍过这点),文化的落地、老板和员工共识的建立,也没有比一个个业绩的突破和目标的实现更有说服力的了。 只有在利益上广泛的共享和文化上的高度一致性,企业才会持续发展。至于,什么绩效设计,制度惩罚,金钱激励,都是等而下之的东西。 当最初的团队里形成一股约定俗成的风气的时候,后面进来的员工自然而然地会被同化,这时候,企业文化才算真正的落地。 企业方向、目标、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挂在嘴上、墙上的口号,而是老板和员工的态度及其行为。管理专家安妮特·西蒙斯认为,通常我们会宣扬很多价值观,把它们印成标语、卡片。但是当人们读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不是特别往心里去,因为这些口号太抽象,距离生活太远,没有具体的事例做支撑,人们很难感受其中的意义。 只有具体到工作的流程当中并取得进步,员工才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可能并产生信心,而「信心比黄金重要」,只有员工对老板、企业、工作有了充分的信心,我们才可以说这家企业有了持续发展的能量。 一个企业,如果老板天天陷在工作流程中忙得脱不开身,他一时不在就害怕公司出乱子,那本质上还是他的管理文化有问题。 对于文化,好多人,其实是懵懂无知的。
来源:百家号 作者:老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