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被美封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虚强实弱的科技泡沫是时候被扇破了……
乌鸦小编 发表于:2018-4-19 10:48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5357
摘要: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在未来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原件。对于中兴通讯而言,毁灭性的打击不仅仅在于其传统业务,更在于其刚刚起步的汽车芯片、操作系统等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中兴伤“芯”,中国的“芯片软肋”,再次暴露无遗。美国的当头一棒,让中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4月18日晚,一张照片在中兴同事圈疯传。从照片看应该在深圳机场,年逾七旬的侯为贵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中兴董事长和CEO,赶赴远方救火。据说,他周一听到消息后立马出发,一刻没有耽搁。而侯为贵在2016年已经从中兴退休,为中兴工作了30年。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ID:alpworks)。

苦差事,总是不招人待见的。产业经济里如此,资本市场上亦如是。

如果没有中兴通讯事件,房屋里的那头大象,仍不会引起人群的警觉。毕竟在各个版本的“独角兽”花名册里,占据半壁江山以上的,是互联网金融、文化娱乐和电子商务公司。

在互联网大国的幻象里沉溺久了,封闭的不仅是视野,还有心智。一片莺歌燕舞之下,中国的新经济版图中,商业模式创新一派独大,在去往IPO的路上,人声鼎沸、拥堵不堪。

直到一枚芯片,为欢乐的BGM按下了暂停键,失去节奏的舞池顷刻成殇。

事已至此,空谈无益。现在要做的,是追根溯源,把账目厘清,把导向归正,把规则理顺,然后知耻而后勇。
先来算账。

在中国做芯片有多难?今天就把这个问题说透。

稍微熟悉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脉络的人都知道,当今三大强国,美国、日本与韩国,无不是以“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举国之力,在芯片制造30年这个强周期里磨砺而出。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每一场国家间的半导体战争之中,任一国家在战备思想上稍有疏松,便如履薄冰,进而此消彼长。

他国高压之下的知识产权凝结,之于今日的中国,不啻于拥核国对于无核国的威慑。并购遇阻、市场换技术落空的事实证明,破局之道,除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别无他法。

这还只是纸面上的渲染,现实远比字述残酷。

做芯片,在中国就是创业。但创业成本,常人难窥。

首先是税务政策,仅增值税一项就输美国创业公司好几成。

增值税从公司开张那天交起,交到你卖芯片那天,也许才可以退回来。因为增值税,开发工具、IP 授权、流片等各个核心环节成本都比美国高。研发人员的费用,最后会体现在产品价值,但不是生产成本,会被课增值税。

这意味着,初创公司在一分钱没赚之前,就在资金方面输美国公司17%。虽然各地有税务优惠政策,但通常费半天周折审批,还不能达到美国同行本来就有的水平。

其次是信息成本。一方面,商业信息安全方面要花不少精力和成本,方得以保护辛苦获得的研发成果;另一方面,该有的信息共享,在利益至上的各方掣肘下,唯有大打折扣。

还有管理和人员成本。中国本来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各大城市商用和住房房地产的暴涨,员工每天花在穿梭大城市的隐形费用,使得人心浮躁,这一优势因此湮没。相反,美国近年来因为行业整合和投资减少,优秀人员相对充足。

以上不是笔者自说自话,是一位有着20多年从业履历、深谙中美芯片产业现状的业界资深人士的肺腑之言。
不过,他的话语里,也有未尽之处,那就是融资成本。

如我们所知,芯片创业的中前期并不产生现金流,而当前中国科技企业在国内IPO所遵循的准则仍是普适性的老办法,其中仅盈利门槛一项,便足以令所有芯片创业公司梦断。

境遇如此,再有抱负的芯片创业者,也难捱无米之炊,如何能不知难而退?

反观当下中国资本市场对所谓互联网科技“独角兽”的态度,可谓宠溺至极,不吝开通绿色通道迎接它们登陆A股,即便它们各个身家万贯、现金流充足。

悲哀的是,对于这些有钱人家,见惯了规模效应赚大钱的风口,哪家又对芯片制造这项苦差情有独钟?至多,在个别青年才俊的理想情结里扔笔小钱,卡位之外,后会无期。

规则导向如此,风险资本们难免嫌贫爱富,宁可最终落下一堆可见的废铜烂铁自行车零部件,也对很大几率听不到响声的芯片研发敬而远之。尤其芯片创业不比互联网创业,3至5年能见效果已是大优,而中国好多基金总年限恐怕都撑不过这个周期。

成本畸高,融资渠道不畅,即便有国家大基金带着二级市场的散户们摇旗呐喊,我们仍只是见得以万亿计的风险资本投到了游戏、视频、直播行业,“除了造就了一个娱乐至死的全民狂欢泡沫,除了太多的斗鱼、快手、王者荣耀,却没有一个intel、一个高通、一个ASML”。
规则导向如此,中国的创业者们纷纷跃上模式创新大船,一个共享单车烧进去几百亿(而且还在继续烧),天天围绕外卖送餐拉帮结派斗得你死我活。背后提线的资本大佬亦不亦乐乎,时常出乎于各大商业媒体头条指点棋局、谈资论道,俨然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一般。


规则与资本的合力之下,中国的商业模式创新在“人心所向”里如日中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概念,制造出一批又一批风口上的猪……在俨然一个的互联网科技大国的幻象里,众生翩翩起舞、弹冠相庆……

最终,在一场硬碰硬的贸易战阴霾下,长期忽视基础研究,忽视技术创新的恶果,在中兴通讯这个个体上得到了痛苦的验证。 及至此时,我们方大梦方醒,却如鲠在喉、哑口无言。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在以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一段时间好像只需要互联网+、只需要APP、只需要商业模式就可以了。现在终于知道,原来没有了芯片和硬件,什么互联网和模式创新都是白日梦而已,我们市值上了天的BATJ离了芯什么都不是。

国运如此,没人有旁观的权利。面对芯片之殇、实业之殇与产业结构失衡之殇,是为创业、资本与价值向导的中国资本市场IPO标准,已经是时候做出明确调整,将鼓励技术创新放在鼓励模式创新之前了。

这不是选择的问题,这是没有选择的问题。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jimmy 发表于 2018-4-19 11:18 | 只看该作者
扎心了,不过现实确实如此,我们的资本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都是去追逐虚拟的见效快能赚钱的行业和领域,甚少有人关注真正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硬实力,毕竟是短期内难见效益,资本市场和政策上都没有很好地起到助推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dolphin 发表于 2018-4-19 11:26 | 只看该作者
jimmy 发表于 2018-4-19 11:18
扎心了,不过现实确实如此,我们的资本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都是去追逐虚拟的见效快能赚钱的行业和领域,甚 ...

同意楼上的观点,脱实入虚是个很大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止于至善 发表于 2018-4-19 11:3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看着眼前的利益,却没有实打实的硬件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乌鸦小编 发表于 2018-4-19 12:57 | 只看该作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场贸易战提前给我们上了一课,也许会加速科技硬实力的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花生日记 发表于 2018-5-28 09:39 | 只看该作者
花生日记,0投入,在淘宝购物可以领券省钱,又有佣金,推广又可以赚钱。应用商城下载花生日记,输入邀请码:VZEIY5O注册。客服微*信:seeyouing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