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得讲个度,创业公司管理亦是如此。现在很多创业者管理要么偏向KPI,抑或偏向所谓“人性化”管理。二者皆不可或缺,关键如何把握尺度,让管理变得更具有温度。
万事人为本,而人是情感动物。
因此,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心情”的问题。
可内心戏再多,也不如解决问题来得重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没有尺度,就不能有效发挥力量,公司人再多再热闹,也只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
但管理更要有温度,不然就形不成团队,也没有凝聚力。
管理之道,与时俱进。
过去的失败是教训,过去的成功是包袱,不是如今的员工难管,而是现在的老板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的进步是依靠生产力的的解放和发展来推动的,从奴隶主到地主,从地主到老板,人类组织每一次生产力的提升,都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转变。
不如此,就没有生产力的释放。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呼唤的是个体创造力和集体力量的融合,因此,老板员工两者的角色也必须予以改变,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最强音,而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必将由控制走向释放。
公司犹如一场游戏,需要的是懂得分工合作的领袖,以最大化团队力量的发挥,去完成任务,如此才有团队共同的利益最大化。
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指出:管理者的任务,无非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公司从不需要全才,而是通过发挥、放大员工的差异化能力(优势)转化为公司的业绩。
你若是手里拿着锤子,那你看谁都是钉子。
世上没有完人,要发现、培养员工的长处,而不是盯着员工的缺点。人的习性是根深蒂固的,你越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员工,你就越是在否定员工的存在,要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一次又一次为双方带来的挫败感,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反而忘了工作最紧要的是结果。
所以,没有一无是处的员工,只有把员工放错位置的老板。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一直追看《速度与激情》?
不只是够酷,还因为那是一个不完美但有温度的团队,里面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缺点,但又少了哪个都不行。
他们合在一起,就能战胜困难和挑战,完成任务。
既能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又可以收获巨大的回报。因此,有哪个年轻人不想加入这样一个彼此信任、互为依靠的团队。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需要心理满足,人和人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带来幸福感。
工作是为了得到结果,但什么样的开始和中间的过程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
所谓霹雳手段和菩萨心肠,说的就是管理尺度和温度的把握。
管理需要尺度,必须采取霹雳手段,因没有尺度就没有效率可言;管理也需要温度,必须要有菩萨心肠,因没有温度就没有团队。
我们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过犹不及,管理要么偏向KPI的功利化,要么偏向为所谓的“人性化管理”。
只追求KPI设计和管理目标,把重心放在管理制度规范上,可得到一时的效果,但必然带不来持续的增长,为什么?
因为KPI设计的角度是从老板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的,本质上是和员工买卖劳动力、做生意的关系,既然如此,员工只做制度规定好的工作就是了,双方的基础是互相利用,是冷冰冰的交易,而不是团队的彼此奉献。
而一个这样的公司,自然就是老板一个人(或利益捆绑的几个人)在拼命,员工没有任何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因赔赚都是老板自己的,按照社会法则,团队力量无穷,个人力量再强也有限,这当然无以为继。
世上除了虚无缥缈的狗屎运、投机、中大奖,没有任何单靠个人可以完成大事业、取得大成就的。
但是,管理忌矫枉过正,也不能完全放弃KPI、追求过度的“人性化”。
为什么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了?
因为“玉不琢,不成器”,自律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有自私惰性的弱点,没有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公司又哪来的生存和发展。
市场和竞争对手可不会因为你躲在舒适区就停下来等你。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被《财富》评选为“10年来最佳CEO”,但乔布斯在苹果一向以态度粗暴急躁著名,他最常干的事情就是给员工施以巨大的压力,不断压榨员工的潜力,并持续给他们灌输持久的工作热情,让员工相信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的付出是值得的,从而通过员工的成长实现了公司的增长。
所以,史玉柱曾感叹,“只要是伟大的公司,没有不是狼文化的。兔子窝文化肯定要失败。尤其搞互联网,竞争这么激烈,如果不是狼文化,肯定是死路一条。”
真正的人性化,从来不是舒适的环境、免费的美食、上班不打卡、自由工作、舒服安逸。。。
就算是以人性化、待遇优厚文明的谷歌公司,虽然没有KPI,但它们采取OKR(目标与关键结果)管理体系,要求更高、过程管理更严。
公司不是福利院,一切形式都是为了发挥出人的所有价值、利益最大化来考量的。不明白这点,生搬硬套,只能是东施效颦、刻舟求剑。
有一次,董明珠问公司的一个经理,他的手下怎么没来上班,经理说请假了,董明珠又问什么假,员工生的什么病,病得怎么样?是不是住院了?经理回答说不知道,董明珠勃然大怒:“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你凭什么去管员工,员工生的是什么病都不知道,你的心里有没有员工,你有没有关爱你的同事、关爱你的团队、关爱你的下属。” 人性化从来不是形式主义,真正的人性化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前途。员工在你这里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是能力提高了,还是停滞不前了;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决定了你公司的命运。
现代社会,成功更是来之不易,分工搭配、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板选择员工,员工也选择老板。做事很重要,但识人、用人更重要。用人的成败,决定了公司的成败。
买来的机器会折旧,但找来的员工不是干活的机器,而是可以实现不断增值的人力资源。
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但人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同样影响经济基础,人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必然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且这种精神追求的作用必然会越来越重要。
要赋能,而不是管理,员工的敬业度不是强制出来的,而是源自内驱力。因此,给工作注入热情,让员工的提升空间没有上限,使得员工能够不断成长,拥有持久的前途,只有这样的管理机制和组织环境,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变得更强,变得更好,既是员工的心声,也是公司的诉求,是为管理的最大作用。
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一定是员工和老板站在彼此立场上达成共识,可以彼此担当,互相成就,以实现双赢、共赢局面的战友。
来源:搜狐网 作者:老方爱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