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威力有多大?
moon 发表于:2018-2-11 22:51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73
你的朋友圈都有哪些人?有联系的同学有多少?有联系的师兄师弟有多少?有联系的校友有多少?

转自“Spenser”
这两天我同事去一家律所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旁听了一场几个合伙人分配下一年国企客户攻克任务的会议。

回来之后同事感触特别深。她说:“原以为,这是一场文件比头还高的繁重大会,光背景资料就得先解读一小时的那种,可没想到这会越开,她越觉得不可思议。”

“哦?”

“老板,他们开大客户攻克会,竟然连个PPT都没有。”

“一共30来个目标客户名单印在一张A4纸上,领头的合伙人从头一个一个读,每提一个企业的名字,都至少有一个合伙人很自然地说:哦,这家的老大/副董事长我刚好认识。或者:我部门的资深律师已经跟对方法务负责人联系上了。”

最差的回答也是:“这家的董事会我们目前没有熟人,不过倒是和HR老大加过微信,可以试试。”

“半个小时就把上亿成交额的任务分配完了。根本不需要讲方案,简直不要太酷啊。”

会后,那合伙人对我同事说:“新媒体,我们需要向你们学习;但我们传统大公司的世界也可以供你们参考,因为我们聊的:是江山。”

虽然我对律师行业不熟悉,但我想了想:任何行业,越往上混,就越是要不断用圈子打江山。

01

朋友圈就能凑出春晚



大鹏,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喜剧人了。在搜狐那么不景气、张朝阳拍裸照练瑜伽的那几年,一部《煎饼侠》给搜狐续了2500万美元的命,17年又来一次《缝纫机乐队》卷走4.56亿。

要说《煎饼侠》这部片有啥牛逼之处,简单来说,就是大鹏的朋友圈秀场:

袁姗姗,柳岩,郭采洁,岳云鹏,吴君如,曾志伟,东北F4,韩寒,邓超,林更新,包贝尔,郑恺,张朝阳… 哪个不是朋友赏光?

这阵容,哪个导演能用2700万投资成本拿下?

更不要说《缝纫机乐队》中,随便借一把吉他做道具,都能买辆特斯拉。

圈子本身,就是你这个人成功的保障。

再说说我出版书的事。

博集和磨铁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两家出版社,但是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在出版圈没什么地位,两家的编辑都是高攀不起,合作也就是单相思。

直到靠第一本书卖出了一点名气,我在出版圈人脉变多了。

还没等我有第二本书的出版计划,前来牵线搭桥的经纪人就把公司门毯踩破了,我就静静喝着咖啡,拿到了更好的版税。

圈子中的各种大牛人,其实都是商业互吹。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有意义的。

02

师兄一挥手,投出独角兽



2017年大热的共享经济,最成功者,OFO没错了。90后的OFO创始人戴威,他的成功本身,就是中国式圈子成功的最好案例。

2014年回到北大读硕士的他,就是拽着一个师弟吃了顿小烧烤,一时兴起谈起了自己当时要做的骑行创业项目。

小师弟在唯猎资本实习,听他说完后灌下一口啤酒,随口一诌:“基金刚刚成立,我可以拉你去聊聊。”

数天后,戴威和唯猎资本创始人——师兄肖常兴见面。两人聊了40分钟,敲定了一百万的投资。

2015年,戴威第一次创业失败,账面就剩400块钱,他北大历史系的合伙人张巳丁都已经做好准备毕业去博物馆修补文物了。

戴威决定转型,拿着共享单车的方案又去找了一次肖常兴,后者这次并不看好他,但还是看在导师的面子上,随手又给他甩了一百万,还把公司估值足足涨了一倍。

然后戴威买了二十串羊肉串,请了个北大中文系的师弟出手,写下一篇文章《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

当年12月,OFO走出了北大校门,在人大、北航、北师大等15所高校同时运营,40余万注册用户,服务近100万高校师生。

为了5个免费工位,戴威曾经在北大孵化器路演,巧的是,当时台下坐着东方弘道创始合伙人李晓光。

李晓光是北大81级计算机系学长,他对戴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几番沟通,协议签订,300万元打进了OFO账户,此时OFO负债600万。

后来,戴威拿到了金沙江创投的A轮1000万,将600万负债变成了股权。

金沙江的朱啸虎又介绍他认识了王刚,认识了真格基金,两个月后,他又拿到了一千万。

2016年10月,OFO有6万多辆车;2017年6月,他们有600万辆车。

在这个故事里,总共出现了8个北大人。

我们来梳理一下,和戴威吃烧烤的小师弟,介绍了师兄肖常兴,后者前后给了他二百万,头一百万是支持“年轻人”,后一百万是“看导师面子”。

中文系的北大师弟,一篇软文助其引爆北大。81级的李晓光,直接拯救了其财政崩溃。

可以这么说,少了任何一个北大人,今天我们下班回家,可能还得多挤两站公交或是走上一、二里路。

OFO这个名字看起来特别像一辆单车两个轮,但仔细一看,是两个圈子中间一个F——friend/finance。

03

圈子不同,如何强融


圈子代表了资源,资源代表了钱。

不过很多人认为,圈子有硬性差距就融不进去。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上海滩曾经有一种职业叫做:白相人——不事生产,不用工作。

他们过着上午水包皮、下午皮包水的生活,办事走关系,上至租界大佬下至青皮混混,都不过“闲话一句”。

混圈子,就得像白相人一样,我们简单地分享一些方法。

01

成为能被记住的人


要在自己的核心人际圈中塑造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被记住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如何有特色呢?

举个例子:朋友聚会,有的人觉得没钱,自己就成为了边缘人士,漠不关心,久而久之朋友们也就不带你玩了。

但是,要是没钱,你可以拼酒、挡酒、醉酒;要是不能喝酒,你总可以送人回家,给人递块毛巾,叫服务员倒杯热水;要是不想伺候人,你可以谈天说地,旁征博引,反正没人会记得你今天吹的牛B,只会给你打个“口才好”的标签……

核心圈内,一定要找到自己在圈中的定位,从而牢牢垄断它。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有标签。

02

别放弃弱连接


微信,中国当下第一大社交软件。

通讯录里有上千朋友的大有人在,其实排除了亲戚朋友、公司同事,你和大部分朋友之间都是弱连接。

很多人可能只是在某一个项目、某一次会议上见过,一顿饭局后觉得各有所用便加上了微信,至此之后,你们的互动也仅限于朋友圈点个赞。

这些人构成的,就是你的非核心圈。

但是,弱连接越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就拥有了信息流的优势,如同前几天我写过的《有钱人赚的,都是你不知道的钱》,保持弱连接就是保持一种独有的信息优势。

你不一定需要在某些人际交往圈中占领核心地位也能获取优势,所以别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朋友。

03

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圈子


首先,先掂量清楚自身资源,包括了:财力、人脉、知识、兴趣四个主要方面。

其次,明确自己圈中的人物角色,保证自己在圈内的核心纽带地位,也就是圈内每两个人之间的联系都要经过自己。

在组圈时,最好的搭配是:

高端圈子的边缘人士 + 中端圈子的核心人士 + 低端圈子的顶端人士。

好比崔健要组一桌饭局,他不会去找汪峰,因为核心是自己。

他会找最高端圈子中不如自己的或相近的,比如新上位的人气小鲜肉,来镇镇场子,但客人仔细一想还是能够知道谁是老大。

饭局坐十个人,除去2个头部,中间6个得是中坚力量,拥有一定的资源,但缺少足够的关系进行资源交换,他们六个本身就是在这个圈中的核心吸引力,不用你刻意维护就能保持长时间的坚挺。

剩下2个就是初入门道的玩票选手,你给他们画饼,他们跟你死心塌地,容易结成以你利益为原点的中心圆。

想想看,你到他们的城市,会有人给你主动订酒店。酒桌之上,不想喝会有人拍着胸脯,轮番给你挡。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自身的强大。实力为王的社会,只有在你强大之后,人际关系才会以你的意志而转移。

圈子一旦建立,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了。


不断地置换你的圈子,一层又一层,一环套一环,最后就是明显的马太效应,人+圈子=钱=更大的圈子=更牛逼的人=更多的钱。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jimmy 发表于 2018-2-12 10:1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大V们互捧互吹的时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moon 发表于 2018-2-14 22:00 | 只看该作者
jimmy 发表于 2018-2-12 10:15
这是一个大V们互捧互吹的时代

当下的时代,如果想混的比别人好,想要快速扩大影响,就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需要有合力,需要不停的交朋友,不停在刷脸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