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如果上市,雷军身价将达到多少?
乌鸦小编 发表于:2018-1-18 15:57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8869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小米上市的传闻不绝于耳,小伙伴们一面关注着小米将在哪个资本市场上市,也关注着小米上市后的估值,而且作为创始人的雷军在小米上市后的身价,想必乌友们也都会好奇,小编就来扒一扒大家感兴趣的这些话题。

2017年12月初有媒体报道,小米将于2018年IPO,估值为1000亿美元,仅仅一个月之后,小米的估值就已翻倍。

而关注的重点除了估值外,还有就是上市的地点。据悉,小米IPO的地点或是美国,或是香港,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小米这次放弃了A股。

不得不承认,容量居于世界前列的A股市场,又错过了一家优质互联网公司。

很明显,一般高科技的技术企业想利用境内资本市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也愿意与国内的投资者共享创新发展的成果,但是现行的制度似乎不允许这类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所以说优质上市资源流失的主要逻辑,问题还是出在制度上。

A股市场与高科技企业相向而行,有些企业选择主动向现行制度靠拢,但要想解决问题,可能还需要制度的创新。

所以小米放弃A股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到底是选择香港还是美国?想必小米自己也会通过各方面的分析权衡去做选择和判断。

香港会是小米最佳的选择地?

网上很多人称小米上市最大的可能市场是香港,其实这么说并无道理。

首先,对于小米来说,港交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香港恒生指数在2017年上涨36%,牛冠全球。而截至2018年1月11日,恒生指数更是创下13天连涨的历史记录。

而从整个香港市场方面来看,明星股效应非常明显。市场表现方面,沪港通、深港通前20名的股票大多数也都表现出了强劲的上涨;而在成交金额方面,腾讯控股的成交额更是远远甩开其他公司。
   

所以说,香港市场的整体造好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秩序就成了促使小米前往香港上市的因素之一。

另外,当年阿里寻求上市,曾考虑来港,不过其同股不同权的股份结构与香港股市“同股同权”的要求相悖,最后阿里选择赴美上市。其实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公司创始团队都想要始终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但又需要稀释股份换取融资,从而最终以“同股不同权”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平衡。

在失去阿里巴巴上市的巨大商机之后,港交所也对此问题做了深刻的讨论,最终在2017年12月份正式宣布可以实施“同股不同权”,以吸引内地独角兽公司来港上市。

规则修订之后,那些寻求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多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选择。香港市场毗邻国内,投资者构成及交易时段都更容易被国内投资者接受。从估值及新近上市的一些公司的表现来看,特别是阅文集团在港上市后受追捧,而搜狗在美国上市后股价却持续低迷的情况来看,新经济类公司的估值在香港更有优势。

此外,香港对于内地大公司的渴求也十分强烈。在2018年1月9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会见马云,邀请阿里巴巴再来香港上市,也可以看出香港市场的诚意十足。

而另一方面,作为工商联副主席的雷军在面对国家限制资本外流的政策下该如何选择?相信雷军自己心里也会有一杆秤。

不过国外成熟的体系对应的是异常严格的监管,而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其他地方终归是客场,很容易被区别对待。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如果选择在香港上市会不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倘若未来作为红筹股,回归到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对于这个国民品牌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但与美国市场相比,两地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就科技股来说,美国的科技类上市公司最多,机构的投资者也多,市场交易活跃,是全球公认的科技类公司上市的市场。

反之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本身就偏保守传统,喜欢零售、地产、金融、矿产等类的资产,所以科技股本身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估值,而且香港上市对公司盈利的要求更高,所以这些因素也很有可能导致小米转向美国的市场,但同样的美国市场情况对于目前的小米来说也未必能一帆风顺。



美国市场的包容度又有多少?

通常人们都说趋利避害,也就是说关键时刻,人们首先考虑的应该就是避害,才有趋利的机会。

所以选择在哪上市,小米更要考量的是香港上市和美国上市,主要的害处少在了哪里?

一直以来,小米关于专利的问题一直被大家诟病,专利不足已然已经成为了小米前进的短板。

小米IPO传闻不断,上市能否解开雷军多年的心结?        

2014年12月,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等8项专利,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这是小米自身专利布局不足或专利合作不当,第一次因涉嫌专利侵权引火上身。

2015年11月19日,小米被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

此后,小米就开始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和专利申请力度,同时,也积极开始在海外收购专利。去年7月份,与诺基亚合作,从诺基亚手中购买了部分专利就能说明在专利方面的重视。

尽管小米在自主研发和专利收购两个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但是,围绕小米手机等产品,相关的专利侵权质疑或诉讼依旧持续不断上演。

在已发布的全面屏手机中,小米MIX2的设计还算独树一帜,但有人质疑其系对夏普AQUOS CRYSTAL X手机的外观设计抄袭。此外,小米红米系列手机也成了涉嫌专利侵权的“重灾区”。

如果小米以这样的姿态进入美国市场,当面对美国市场严格的专利制度,小米还能禁得住考验吗?苹果手机的电池门事件已经遭遇到了多起集体诉讼,倘若小米在设备上稍有疏忽,面对外来品牌,相信美国市场也不会有太大的包容性,一旦设备出现bug,在美国那种严厉的市场下,小米就会很被动,更不用说有美股中有像苹果这样大体量公司的压制,那到时候小米该如何应对?

但是话又说回来,之前小米从Intel、微软以及诺基亚那买入了大量的技术专利,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利库,这也被看作是向海外进军最重要一步。

而目前国内手机硬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以小米自身利益和发展诉求来看,未来进军美国市场也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够率先在美国股市中打下基础,无疑也是更利于小米走向美国市场,只是美国证监会严密的调查、集体诉讼制度、以及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健全的信用制度都会成为小米在美上市的阻碍。

香港or美国,对于雷军有什么意义?

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这样的确难度不小,就像当年腾讯在谋划上市一样,一直在美国和香港之间徘徊。一方面,当时处于互联网行业不断升温的美国市场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比起美国纳斯达克,香港的投资者会更了解腾讯,更明白腾讯的价值。

与之相比,小米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是想要追求更高的估值,短期的套现,还是要寻找一个真正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市场?

不管怎么说,能上市并得到资本的认可终归是件好事,还记得10年前雷军也是带领着金山在香港、大陆、美国之间不断徘徊,最终在2007年选择了在香港上市。

对于金山的上市过程,雷军事后坦言:“其实IPO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但对我来说却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雷军在创办小米之时也反思在金山那些年中过多专注于软件,导致金山的上市之路充满坎坷,同样也给雷军自己带来很多的压力和负担,因为整个金山都被上市拖的疲惫不堪。

虽然在2007年10月9日上市那天,雷军如释重负,两个月后,在离开金山的中层沟通会上,一句“我终于把债还完”,也一语道尽了心酸。


小米IPO传闻不断,上市能否解开雷军多年的心结?       

但当时的金山由于并没有赶上互联网的大潮,错失了成为QQ、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机会,自身老牌软件公司业务不温不火,勉强靠词霸,毒霸,WPS等业务支撑,游戏上业务上没能进入第一阵营。

上市之后沉重的负担反而让金山更加失去了目标,股价一路暴跌到垃圾股,市值更不能和当时的网易和腾讯相比,雷军也正是看见了与其之间的差距,也意识到了自己在金山的梦想即将破碎。

如今十年之后,雷军又一次带领小米走上了IPO之路,这也算的上是解开了雷军多年之后的心结。

谈起小米上市的历程,早在2014年,小米是有机会寻求上市的,那一年拿到多家机构11亿美元融资的小米估值飙到450亿美元,雷军顺势在一个月后公布了后来颇具争议的数据,2014的的含税收入是743亿。

作为非上市公司,小米并没有义务公开业务数据,雷军这么做,说明小米当时确实有上市的考虑,但是彼时的小米毕竟业务模式单一,完全依靠现金流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博弈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对于小米IPO之路,雷军十年后与十年前相比,更懂得有的放矢了,一次失误不可能次次失误,雷军显然是在金山的身上吸取了教训。



最后,来说一说小米上市后雷军及创始团队的收益情况

小米一旦上市,收益最大的肯定是雷军。作为小米最大的股东和主要创始人,一旦小米上市,雷军的身价将会从450亿直接突破千亿,有望跻身国内富豪榜前十。并且对于雷军来说,这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雷军本身是互联网圈的富豪,所以对他来讲小米上市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巨大的。相对于金山来说,小米才是雷军的“亲儿子”,上市就像是“亲儿子”的成人礼。这对于雷军来说是值得一生铭记的骄傲。


除了雷军之外,受益很大的就是小米的其他合伙人。包括林斌(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光平(原摩托罗拉中心高级总监)、刘德(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黎万强(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黄江吉(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最后一个人是王川,多看的创始人。多看也是雷军天使投资的项目,被小米收购以后,王川也成为了合伙人。王川在多看的时候就着手开发电视盒子,这就是小米盒子的雏形。上面这些人在小米上市以后都会有几亿及以上的财富,基本可以说是实现财务自由了。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jimmy 发表于 2018-1-18 16:47 | 只看该作者
小米上市了,雷军身价在国内的富豪榜跻身前十名应该问题不大,前五难点,不过也要看小米上市后的股价表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g_yang 发表于 2018-1-18 17:03 | 只看该作者
1000亿的市值还是有些难度,500亿是肯定没问题的。 无论具体是多少,雷军已经创造了科技公司的奇迹,短短的几年市值竟能如此之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止于至善 发表于 2018-1-18 20: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估计排名在前十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比滴心机 发表于 2018-1-18 21: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个主要是看市场上的需求来定的。市场前景好的话前三估计不在话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jimmy 发表于 2018-1-18 22:41 | 只看该作者
雷军的小米真的快要上市了。

2017 年 11 月,雷军在多次否认小米 IPO 的传闻后,第一次态度有所转变,称会到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再 IPO。

2018 年 1 月 13 日,小米 CFO 周受资在微博上分享了小米内部很火的一张图片:未来的一年里,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评论区有一条是「这是忙着上市吗?」 周受资点了赞。

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上市是确定的,应该是 2018 年下半年。 小米内部已经有人开始以 950 亿美元的估值回购员工手中的期权。哪怕手中有几千期权就已经价值百万了。

小米 IPO 或将成为继 2014 年阿里在纽约上市以来科技行业最大的 IPO。网易科技称,2017 年 11 月份,雷军与投行进行接触,提出 2000 亿美元市值的目标,并得到了投行一定的认可。

2000 亿市值什么概念?

相当于 2/5 的腾讯,1/2 的阿里,2.5 个百度,3.5 个京东。

伟大是熬出来的。

小米是否伟大我们今天不讨论,但「熬」这个字放在雷军身上再合适不过。



23 岁大学毕业入职金山,一干就是 16 年,离开时已 38 岁,算是一家公司熬到退休。

2010 年,40 岁的他克服「再创业,若失败我就身败名裂了」的恐惧,重新出发创立小米,如今又熬过 8 年时间。

雷军今年 48 岁,熬还在继续。

去年有个报道叫《雷军的黄金岁月》,雷军说他只看了标题,内容根本不用看。因为,「今天的这点成绩根本算不上什么,小米才刚刚开始。」

多数人对雷军的了解,仅限于那几个流传甚广的金句和鬼畜视频。今天带你看看,从这位 48 岁正当年的劳模身上,我们还能学到什么。

1

要永远相信梦想的力量

并且尽早的去付诸行动

回顾我过去走过的路,在我的人生中,我最难忘的是在武汉大学。

1969 年,我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8 岁考入武汉大学。大一时,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影响了我一生。

书是 1987 年出版《硅谷之火》,讲的是乔布斯这些硅谷英雄创业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像是有熊熊火焰在燃烧,激动的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

接着我就在旁边的体育场上走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很难平静,在操场里我奠定了一个梦想:日后一定要干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大学时代,我觉得我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我比他们更早地确立了人生的梦想,并且付出了实践。

很多人光有梦想,不去行动。 我确立梦想后告诉自己,要脚踏实地地真正做几件不一样的事情。我第一个目标是,两年修完大学所有课程。

我甚至戒掉了午睡习惯,真的用两年修完了大学的课程。后来我还有第二第三个目标,也都在大学里完成了,我拿过几乎所有的奖学金。

坚持梦想是很难的。你有梦想,你能坚持梦想五年吗?十年二十年后还有梦想吗?

猎豹创始人傅盛也说过:我们不敢相信梦想,于是,等到成年,我们又会给自己很多借口。比如,我过去也有过梦想,但是,但是。「但是」这个词,又和另一个最可怕的词语连着,「如果我当初」。

2007 年金山上市后,我就算是退休了。

三十多岁退休,每天睡到自然醒,从来不约第三天的事。可以说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是什么启发我退休后再创业的呢?

快 40 岁时,有天晚上做梦醒来,觉得自己好像离梦想渐行渐远,我问自己:是否有勇气再来一回?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那个时候我的人生真的很圆满了:上市了一家公司,卖了几家公司,投资了几十家公司。如果再创业,搞砸了我晚节不保。

但我还有梦想,我花了半年时间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去试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技术公司,做一件造福世界上每一个人事情。

所以,用各种方法克服恐惧后,2010 年 4 月 6 日,在北京中关村保福寺桥银谷大厦 807 室,14 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后,我创办的小米就开张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也相信你为梦想付诸了行动。

我建议你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依然有坚持梦想的勇气和决心,依然相信梦想的力量。

2

奋斗没有终点,你要学会坚持

第一份工作,我做了整整 16 年

1991 年 11 月 4 日,我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遇到了久仰大名的文字处理软件 WPS 之父求伯君。

我看到的是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全身名牌。我当时真是有些被震撼了,觉得那就是成功的象征。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香港金山副总裁」,我大学时见过 WPS,我原以为那是外国人的手笔。

1992 年我大学毕业,应求伯君邀请,我加入了金山。

「求伯君在金山因为写程序成功了,而且是打工成功的。金山能造出一个求伯君,就会造出第二个、第三个。大学时我创过业,失败了。创业我还缺太多东西。」

23 岁入职金山后,我再也没换过工作。到 38 岁辞职时,这一份工作我坚持了 16 年。

在金山,我获得了「劳模」的称号。每天 16 个小时,一周七天不休息,长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我先后出任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珠海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金山软件公司总经理,最终做到 CEO 职位。



雷军和求伯君

当然,所有的成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在金山遭遇过太多失败。

1995 年,我们历时三年研发的「盘古组件」发布,这是我寄予厚望的产品。结果呢,发布会开了,广告也做了,销售却一塌糊涂。

那次打击让我失去了理想,基本上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会发现自己是在沙发上睡了一宿,因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

那段时间,我每天下午跑五公里,对着天空大喊:我是最棒的!

我想过出国,换一种生活方式。但那意味着我承认自己真的不行,我无法接受,我希望把金山办成世界一流的企业,为此我付出 20 年甚至一辈子都值得。

每位成功者其实跟所有人都一样,都有自己的梦想,唯一不同的是坚持。

3

做你热爱的事,热爱你所做的事

然后顺势而为

如果说除了梦想和坚持,还有什么东西重要,我觉得还有热爱。

你喜欢这件事情,你爱这件事情,你把这件事情变成爱好,你做这件事情就不会觉得累,也不会有牢骚,遇到困难都很容易去解决。

比如说我做手机,就是因为我是个手机发烧友,我喜欢这个,我每天都琢磨,我不觉得累,我也不觉得这是工作,它就是你的爱好。我现在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所以一定要选喜欢的事情,选对你喜欢的事情,钱多钱少不在乎,累不累不在乎,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成功。

其实周鸿祎也是这样。1995 年,周鸿祎在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他有两个工作选择:一是去银行工作,拿 3000 元高薪;二是加入电脑公司,拿 800 元月薪。

周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因为加入电脑公司更接近他热爱的东西——做软件。如果去拿 3000 元的高薪,只能是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顺势而为很重要 ,我做的投资基金就叫顺为。

不管做什么,没有坚实的基本功、没有勤奋,是成功不了的。但有了勤奋,也不一定能成功,还需要什么呢?还需要把握大的发展机遇。

小米精准的踏到了智能手机换机的时间点,诺基亚不行了,苹果刚刚起来,小米应运而生,用了一套全新的模式,在短短三年时间做到中国第一,整个成长速度远超想象。

很多聪明的年轻人觉得,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但怎么把握时代机遇,怎么在大方向上正确,这也非常关键。



4

做好自己的事,别羡慕别人

2007 年,我参加一档电视节目。

嘉宾问我:你资历比较老,周鸿祎来北京第一顿饭都是你请的,但后辈做搜索、游戏的都起来了,你在编程上都是他们的老师,你有一丝焦虑吗?

我说我焦虑,甚至嫉妒过。

后来有金山同事看百度上市很激动,和我聊了几个小时,我就问他:

你这么羡慕,李彦宏会分你一分钱吗?不会,那好,回家该干嘛干嘛去,把自己的地种好。

我有个挺出名的话,是我抄来的,叫「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有人说我是机会主义者,可能大家对我讲这句话的背景不了解。

任何人在任何领域成功,都需要一万小时的苦练。如果没有基本功,谈飞猪那真是机会主义者。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飞的那些猪,他们都不止练了一万个小时,可能练了十万个小时以上。我觉得这就是大家被忽略的。

创办小米时,我说服自己,在刚开始的一两年时间里,要极其低调,高度保密,脚踏实地。直到把产品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再站出来说话。光是组建最初的合伙人团队,我就花了一年多时间。

2016 时,我说大家都有些脑袋发热,都希望我们赶英超美,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但我们才成立 6 年,大厦不是一天砌起来的,我们在每一个领域都要夯实。



其实外界并不了我们,包括我们的模式,人们普遍看明白小米模式,可能需要 15 年。

但不管外界怎么看我们,我们今年肯定比去年强大,比前年强大,比大前年强大。

5

我无意中使用了最高明的秘诀

认真拼命工作

2017 年 9 月,我去韩国出差。飞机上,我看了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整本书三分之二的内容就在讲 3 句话: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认真拼命地工作。

3、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

看完书我很感动,稻盛和夫被日本人称为经营之神,白手起家创办了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京瓷和 KDDI。

我可能无意中使用了他说的,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拼命认真地工作。



到韩国后,我拜访了三星的三个副社长,除了聊合作,我还问人家几点起床。两个副社长是早上 6:30 上班,另外一个是 5 点上班,先去办公室跑步一小时再工作,晚上 6 点下班,但一般要应酬到 10 点左右。

听完我就心理平衡了一点,每个人的付出都超过大家的想象。

为什么说这个呢?

创业者都是时代骄子,但我看到了另一面,每个人在市场上打拼都不容易。

大家没有公众理解的那么光鲜,豪宅、名车,飞机、游艇,这些都是少数人。我是个失败的创业者,因为我是劳模。



以前别人叫我劳模,我很愧疚,对不起大家,我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

但我也在想,如果你要真的实现内心与众不同的梦想,你付出的不比别人多,怎么可能成功?想想你自己:

难道你智商真的比大家高一大截?难道你真的拥有特别的资源?成功没有那么简单,只有一个秘诀,认真拼命工作。

敢于梦想,勇于坚持,顺势而为,保持专注,拼命工作。以上 5 点,共勉。

雷军今年 48 岁了,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认为自己还算不上成功,小米才刚刚开始。

2014 年,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已经用三年时间改变了智能手机行业,所有产品都变好变便宜了。十年后,你将看到小米改变了中国,至少是工业。我们还想成为世界第一。

2015 年,接受《财经》专访时说:

我一直是一个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我在这个行业 26 年,没有人比我更执着、更具理想主义精神。

2016 年,接受《财经》专访时说:

人们说我登上神坛,你们觉得我是风口,其实我是猪。我从 1989 年干到今年,你觉得我是第一次创业吗?如果是第一次创业,保证 10 辆超级跑车都买了。但是我没有横着走,我肯定没有自我膨胀,一个干了 27 年的人,大家觉得很成功,其实我不算很成功。

我们最该向雷军学习的是,要越老越狠。

别 30 岁还没到,就觉得人生差不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jimmy 发表于 2018-1-24 16:2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业界争论最多的事件之一是小米IPO的估值。有媒体报道说雷军在2017年就与投行接触过,当时提出了2000亿美元的估值目标。于是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小米每台手机2美元利润和2000亿美元估值展开。

小米是否值2000亿美元?懂懂不想多做评论,因为到目前为止,懂懂没有从一个小米内部人士口中得到过2000亿美元这个数字。懂懂只是想说,现在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小米手机硬件去计算估值,这样的算法确实欠妥。

从雷军创立小米手机的第一天起,就定义小米是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手机并不是在互联网上卖手机那么简单,而是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当大家都盯着小米一台手机2美元利润的时候,小米盯着的却是手机背后那个互联网用户。虽然雷军所说的互联网模式现在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不过懂懂以为,今天小米的估值不能按照硬件公司的产品利润去算,而是应该按照互联网的模式去算。

在小米手机刚刚发布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理解雷军的互联网手机,当时雷军有过一个解释:“硬件+软件+服务”。其实到今年,小米已经演进到“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在这三项业务当中,硬件和新零售都是薄利,而小米更加看重的是通过新零售将手机和智能硬件送达到用户手中之后,这个用户就成为了小米的互联网用户,或者说是IoT用户。那么,后续的互联网服务才是小米真正想搭建起来的商业模式。

雷军曾经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似的观点,那就是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坚持高性价比,不靠硬件赚钱,而是靠硬件架构互联网平台,从而产生价值。懂懂理解这是一种后向收费模式。

什么是互联网模式?怎么后向收费?前几天召开的“新品效”小米MIUI智能生态大会揭开了小米互联网模式的一角——当然,这里只是一角,并不代表小米的互联网模式的全部。因为这是全新的模式,小米也只是边摸索边搭建,刚刚有一点点模样而已。

在用户必经路上等着客户

懂懂很早就说过,手机厂商的竞争,如果只盯着销量、市场份额和单机利润,这种纯硬件的模式会有系统性的风险。而苹果的模式就相当稳健,除了硬件,其它服务的收入比重越来越高。在苹果上一财季的报告中,服务营收为85.01亿美元,同比去年的63.25亿美元增长34%。

中国的手机厂商也已经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并且纷纷发力,此前懂懂笔记曾写过一篇文章——《华为、小米抢先布局生态化将成为手机厂商竞逐新赛点》。在中国的手机厂商中,小米的手机市场份额不是最高的,利润也偏低,但是生态却是走得最靠前的:MIUI存量用户约有2亿左右,小米应用商店累积分发量超过1200亿,小米日活超过1000万的APP有21个,小米手机之外的可联网的智能硬件已经超过8500万个,小米OTT(电视和机顶盒)日均活跃数达到1020万……

其实,独立APP过1000万日活就可以变现,上亿的日活就算是比较大的APP了,小米整个生态已经以不同形式连接了数亿互联网用户 ——如果从手机这个入口看,已经算得上是一个“超大APP了”。

当大家都在争论小米估值的时候,你有没有正确认识小米

“小米手机已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非常重要的综合入口。”在小米公司MIUI广告销售部全国营销中心总经理郑子拓来看,这是个人连接世界的重要入口。客观讲,小米手机目前确实比华为、OPPO连接的范围更广,也更多元化。

手机是硬件产品,本身没有媒介属性,很难做营销,而小米的21个日活过1000万的APP则是很好的媒介。小米的MIUI一直在尝试商业化,从最开始的预装,到应用分发,再到形成完善的品牌服务体系,目前已经打通了所有小米的自有媒介,包括浏览器、日历、视频、输入法、天气、小米商城等APP。

以前的广告投放,是要先确定媒介,等着用户来,而小米基于硬件打通APP之后,广告的投放则不再考虑具体是哪个媒介,变成以用户为中心。举个例子,如果在今日头条或者微信的广告位上投放一个广告,潜在客户没有来这个APP的话,曝光就覆盖不到他。而基于小米手机这个打通全部自有APP的硬件平台投放,则不管用户打开哪个APP媒介,都百分百可以看到投放信息,无论用户打开视频,还是去看新闻,广告都可以提前去那里“等”着他,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跨媒体追投。

这些媒介各自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类别,它们可以通过原生的方式、场景化的方式,把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传递给不同的人,达到不同的商业目的。这是小米在媒介覆盖上的优势。

举个例子,懂懂了解到唯品会与小米有过投放合作,郑子拓介绍,这个合作流程是,先通过将唯品会的电商数据与小米用户的需求数据进行联动,再通过小米DMP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用户数据的细分,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匹配不同的素材图示,最后通过对小米多类应用媒介渠道的打通,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跨媒体追投,最终引导用户的下载与消费。

当大家都在争论小米估值的时候,你有没有正确认识小米

再举一个例子了解一下投放一个硬件平台和投放一个APP的区别。

天猫的双11,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全场景,覆盖用户的一整天,打穿打透。一个信息反复在一段时间内爆发式的传递,效果是单一的超级APP,很难达到的。

比如双11是一个节日,跟日期是强相关,所以小米会在日历APP的色调设计配合天猫的节日氛围,日历下面的信息流展示天猫的信息。并且在天气APP中设计了不同天气与天猫相结合的广告素材,无论是晴天、风沙、雨、雾霾,用户端都可以看到与天气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广告素材。

输入法APP在选词框右上角增加了一个天猫元素的小圆点,点击后进入H5页面,直接将用户带入跨场景应用当中,聊天的时候可以点击购买,这个小圆点带来了非常大的流量转化。

如果说日历、天气、输入法等APP还只是跨场景,电视则可以跨屏。小米OTT专门为天猫定制了换肤、拼图等投放形式,这种广告在大屏上展示效果更好。此外,电视还定制了天猫频道,电商自带内容属性,电视利于效果转化。

此外,华人已经遍布全球,而小米手机2017年最大的突破就是国际化,这次与天猫的合作也通过小米手机将信息带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双11的体量已经非常大,海外市场是可以开拓的增长空间,小米则通过手机把信息传递到海外去。

天猫双11可以说是通过投放硬件平台实现了全媒介、全场景的集中爆发,在小米投放的11天,通过场景化、原生化、多样化的媒介打法,调动12款原生APP,43个曝光展示及入口全面出击,迅速打穿打透,实现数十亿量级曝光。

“以前,每一个APP在技术上是独立的,企业做广告投放的时候,要专门做PLAN,这个媒介投500个CPM,那个媒介投1000CPM,这些都需要人为去计算。而小米手机上把这些APP打通之后,他们不需要再用人去计算,直接告诉我们总量投多少,给什么样的用户,然后我们的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就直接分配了。”郑子拓认为,以前投广告要先选媒介,然后媒介等着用户来。而现在是先找到用户,然后不用考虑投到哪个媒介,让系统自动去“找”这个用户。“我们是在用户必经的路上去给用户投放。”

生态广告:手机将成为超级入口

广告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呢?在合适的场景,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候,找对合适的人,传递合适的信息。

小米自己的APP是有限的,如果想达到这种终极的效果,还远远不够。在手机上让更多的APP接入进来,是不是效果会成倍数被放大?这就是生态广告。

在整合小米自有的APP之后,如果扩大整合范围,让更多的开发者加入,而这也将让小米生态广告的效率如同滚雪球般增快,并因为开发者在系统、场景、媒体上的片段和小米共同形成更大的生态,而为广告主带来更多价值。

举一个例子:每一个APP都可以有开屏广告。广告主希望在更多的APP中找到适合的用户。小米开发了一套系统,开发者只需要1秒钟就可以零成本接入,然后就可以接受小米生态分发的广告。这是因为小米系统级的能力,区别于传统SDK的模式,让开发者商业变现过程化为极简。

当大家都在争论小米估值的时候,你有没有正确认识小米

其实,当听到生态广告这个词的时候,懂懂马上想到在PC互联网时代称霸桌面的“百度联盟”广告,百度将流量分发到千千万万的中小网站,无数的中小网站依赖百度变现,百度也将广告主的广告通过这些网站送达到网络深处,从而实现了生态共赢。

今天的小米生态广告,有些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联盟”,只是比那个时候的联盟更进了一步,不仅仅是流量分发,更关键的是通过系统能力,对场景、数据、媒体三个维度进行整合。最终形成24小时生活场景全覆盖,小米DMP与消费者个人知识图谱融会贯通,六大媒体类型(应用分发、信息流、视频贴片、开屏、横幅、OTT开机)全打通的投放平台。

大家还记得在互联网时代一直延续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之争吗?百度在PC互联网时代之所以可以傲视天下,就是因为掌握了入口资源。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初期有人说浏览器是入口,有人说搜索是入口,也有人说超级APP是入口。现在来看,手机才是第一入口。只不过,手机作为入口的商业化,现在还只处于初级阶段。

手机厂商做广告,据懂懂所知,当前华为、OPPO、小米都在做探索,而且都已经有了几十亿的年收入。这还只是初期,相信随着模式的成熟和客户认知的变化,这个市场将是巨大的。

正如郑子拓所说:“小米在AI、大数据、IoT等领域的技术能力,以及我们的出海能力、分发能力和商业产品研发能力,在不同的维度都成为小米营销品质与效率的基石,随着技术的发展,营销很可能发展成超越想象的模样。”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的开头。当小米、华为、OPPO都在探索互联网变现模式,你们还把它们看作一家硬件公司吗?苹果的估值依据是手机的利润吗?如果小米不再是一家硬件公司,它的估值依据应该是每部手机2美元的利润,还是小米生态覆盖的数亿用户?

【结束语】

万物互联时代,将打破营销与服务的边界。

在生态广告之后是什么?我们再看一个案例:

小米跟肯德基合作,在冰箱上加了一块屏幕。当冰箱里没有食物的时候,用户可以对着冰箱说:“我要吃鸡。”然后,肯德鸡的外卖就会送到用户的家里。

这只是场景化的一个探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当万物互联之后,这些数据会“洞察”到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以前人们使用互联网主要是搜索社交、内容获取和电商购物。用户为了实现这些目的都是主动行为,所以互联网上获得的用户数据也都是主动数据。而未来万物互联之后,用户身边还有很多环境信息,包括用户的状态信息,比如用户所处的环境的天气、湿度、交通状况,或者是用户的心率、健康状态、心情等。这些就是“被动数据”。被动数据可以判断出用户彼时彼刻的环境情况和需求。

主动数据与被动数据相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场景下服务。比如,你对小爱同学说:“我要去上班。”小爱同学马上帮你叫一辆滴滴专车;你对小爱同学说:“我饿了。”小爱同学马上给你叫美团外卖;你对小爱同学说:“我想吃水果。”小爱同学就会在京东上帮你预定水果……你说,在适合的场景出现的滴滴、美团、京东,是广告还是服务呢?

当大家都在争论小米估值的时候,你有没有正确认识小米

当万物互联,主动数据与被动数据相结合,24小时全场景覆盖之后,又将出现新的游戏规则。“技术终将模糊品牌与效果的界限,也将模糊营销与服务的边界。”郑子拓认为。

小米的IoT在中国厂商里面也算是走得最快的一家,现在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懂懂现在还不敢说未来的物联网营销一定是什么样的,也不敢说未来营销和服务之间是不是真的没有边界,但懂懂认为物联网带来的将是全新场景服务的革命,而小米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也在于此。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