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乌鸦小编 发表于:2018-12-18 10:12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2179

2018年可以称得上是无人便利店的元年,一经推出就惊艳了整个零售行业,媒体们都开始唱衰传统超市,但是经过一年的整理和洗牌,我们发现,无人便利店还是有诸多问题的,那么这一年无人商店都经历了什么,未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本文来自: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季瑜生


“对于过去一年中国的新零售发展,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觉得会是什么?”


大多数人的答案或许会是疯狂。


一年时间里,围绕生鲜到家展开的大战,将中国四大互联网巨头牵扯进了三家;无人货架的铺点大战从无到有,从风口到泥潭。无人店则从亚马逊一个听起来好像是堂吉诃德般的探索,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吹遍中国的AI行业,一时间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创企如小麦铺、缤果盒子,传统零售商如苏宁、高鑫零售都纷纷参与其中,生怕成为这一次浪潮中被遗弃的那一个。


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从人口老龄化以及消费升级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关于无人零售的香气。然而关于无人零售这条路究竟要如何走,何时才能实现,哪怕身处其中,也无从知晓。


一年过后,智东西在2018年尾声,从技术派别以及玩家体量,随机选择了北京城三个城区的四家不同规模无人店对其进行了考察。然而走访一圈过后,令智东西感到惊讶的是,这一赛道入局者虽多,但是市场却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热火朝天。


历经一年发展,赛道上的玩家不断升级者有之,不温不火者有之,中道崩殂者亦有之。退出者,继续积累实力;生还者,盈利模式与技术路线各不相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玩法,带来了各家不同的宿命。


店内布了23个摄像头的京东无人超市


作为国内较早试水无人店且又在北京拥有多个店面的先行者,智东西探店的第一站选择了京东亦庄总部的无人超市。


这是京东的首家无人超市,早在去年九月底就已经开业,历经一年的改造,京东在技术上做了不少的升级。


首先体现在进店方式上,去年这个时候,消费者想要进入京东的这家无人超市,要下载一个京东的APP,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验证与绑定,一番折腾之后才能进门。但是此次体验,智东西却发现,京东已经将下载APP进店改成了扫描微信小程序进店。


进店前,如果用户是首次使用小程序进店消费,那么还是要在京东X无人超市小程序中开通微信免密支付并且用手机上传自己的实时照片,不过这一流程相对去年已经便捷许多。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根据亲身体验,小程序似乎对于上传照片的亮度有着一定的要求,经常会出现在超市门口自拍上传了多次却依旧不能进门的情况,这时会有一名工作人员提示要站在比较亮的地方拍照。


完成上传照片注册后,用户只需要每次进店前在闸机口扫描小程序里每分钟更新一次的二维码,然后通过闸机,便不必再掏出手机,随心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直接从闸机前走出,刷脸就能完成整个购物流程。


另外,智东西在进店后发现,在这一年间,京东对店面进行了不小的升级。此前,京东无人超市中,所有的商品上都会加上一个小小的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标签来做货品识别,但是此次再来可以发现,店内商品已经全部采用正常包装。


取RFID而代之的,则是不足百平空间的天花板上密布的二十三个高清摄像头。通过这些摄像头,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以及货架商品变动进行实时追踪以及记录。


在去除了RFID芯片后,可以让京东无人超市内单品的成本有所下降,不过店内23个摄像头以及一系列传感器的布置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整体来说,在京东的无人超市中购物,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黑科技那样炫酷,但是也基本做到了便捷与快速。


同时,相对其他无人店用户需要相继穿过识别以及支付两道门,京东的无人超市只需经过一道闸机即可完成支付,让用户的消费体验更上一层楼。


不过在购物中,智东西也发现了京东无人超市的一些局限之处。


首先,东的无人超市并不能做到真正无人。大概是由于技术还不稳定,因此在超市门口会有一到两名专业人员进行店面看管并告诉用户如何操作。


其次,由于店内面积有限,而且还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让摄像头对用户以及商品进行识别,因此超市中空间利用率显得并不那么高。


由于店内没有专门的理货员,店内一些快消品的出厂日期也已经有一段时间。笔者随手拿起一罐旺仔牛奶发现,虽然商品并没有过期,但是其出场日期却是在2018年的5月份。不难想象,无人超市中平时的客流量并不算多。


在下午一点左右,智东西进店探访的半小时内,店内只进来了一名顾客与一群前来参观的用户,但是在正常的大楼下便利店,此时正是用户消费的高峰时间端。


另外,由于视觉摄像头的限制,当前超市内的商品类别主要都集中在了糖果、薯片等已经包装成型的标准商品中。另外,为了不影响计算机视觉识别,在每一排的货架上都会贴上一张“商品请勿互相传递”的纸条,这些都体现了当前无人技术的不成熟。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距离京东无人超市不远,大概三十米的地方,京东还搭建了一家京东无人便利店。


京东无人便利店的搭建相对无人超市要更开放一些,店内共有两个出入口,都没有设门禁开关,店铺面积以及店内的摄像头数量相对无人超市也少了许多。但是在货品的类型上,便利店内会多了生鲜以及快餐等非标品商品。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用户购物时只需自行挑选好商品之后,到自助收银机前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结算。支付方面,用户既可以选择京东或微信的扫码付,也可以用京东ME员工卡支付。另外,如果此前已经注册过刷脸免密支付,那么用户在便利店中购物时,全程完全不用掏出手机,仅凭一张脸即可完成整个购物流程。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摄像头坏掉的苏宁biu一小时无人进入


如果说智东西探店的第一家京东无人超市只是不甚热闹,那么位于朝阳区苏宁生活广场的苏宁biu则可谓是门可罗雀。


首先在进店前的体验方面,苏宁biu相较京东无人超市就差了一大截。


在进入苏宁biu之前,可以看到店门口放了两个牌子,提示用户在扫描二维码后方可入店。于是笔者便根据提示根据右边的二维码一步步下载了苏宁易购,最后却发现原来苏宁易购APP中并没有相关的人脸识别入口。


于是,在周围好心人的一番提示后,才发现进店要下载的是左边的二维码。于是笔者又根据左边的二维码下载了苏宁金融APP。


但是这还没完,接着笔者又根据引导分别填入并验证了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一大堆信息之后才总算开通了苏宁的免密支付,得以进入人脸识别模块。


在店门口折腾了半个小时终于弄好了进店需备的信息后,笔者原以为这样就能轻轻松松进店体验,但是却不想再一次被卡在了店前的闸口。


第一次刷脸进店不成功,笔者以为自己没能让摄像头捕捉到自己,于是第二次便扬起了一张大脸,然而闸口依然冷漠地紧闭。第三次,笔者以为是因为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够生动,因此让摄像头以为自己是一个假人。


于是,为了进店,笔者对着店门口的摄像头不间断地微笑、点头、做鬼脸,旋转、跳跃、不停歇,而闸门依然紧闭。此时,好心人再次出现提示,这里的摄像头早已损坏,想进店只能从中间的一个开放通道进入。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店后,笔者发现,苏宁biu主营产品为衣物鞋帽,这一点倒是与普通的无人店有所区别。不过虽然名为无人店,但是苏宁biu中依旧还是有两名店员在营业。


另外,由于苏宁将苏宁biu与苏宁极物两家店放在了同一个店面内,因此整个店面的摆放会稍显混乱,不知情的消费者可能会误将属于苏宁极物的一些小件商品,与苏宁biu中的衣物当成同一店铺的商品。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环顾四周可以发现,苏宁的biu无人店中一共有三个摄像头,第一个安装在进门位置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第二个安装在店内用于将消费者面部数据,与此前在苏宁APP中的线上消费关联来为用户在大屏上实时推荐商品。


不过根据店员表示,苏宁biu无人店入口的摄像头坏了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为摄像头成本较为昂贵且难以找到替代品,因此也就一直未曾对其进行更换以及维修。


而店内用于进行实时商品推荐的摄像头,在体验时也显得似乎并不是那么灵敏。笔者先后数次从摄像头下经过,相应的导购大屏都是毫无反应,让人一度怀疑这个摄像头是否也如门口的那个已经罢工许久。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最后一个摄像头则安装在结算通道前,用户购物结算时只需要从通道中经过看一眼摄像头即可完成购物。


商品识别则由贴在衣物标签上的RFID芯片来完成,在用户经过结算通道时,闸机通过识别RFID芯片中的存储信息加上用户此前已经开通的苏宁免密支付,用户通过闸机即完成整个购物流程。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整体来说,在苏宁biu从扫码注册到走出店门的一个小时时间里,于笔者个人而言用户体验并不算好。

首先,苏宁biu的进店流程过于繁琐,不仅需要用户额外下载APP开通新的支付渠道,而且还给了用户一个错的二维码。


其次,苏宁biu中的商品也略显单一化,只有衣帽等大件商品,利用RFID芯片进行商品识别也增加整个店铺的运营成本。同时,在笔者前后注册进店的一小时时间里,该店并没有其他消费者前来消费购买,尽管当时是在周二的下午四点,但是如此冷清的场面也着实让人震惊了一番。


最后,在为了进店注册了苏宁的两款APP之后,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不断地接收到相关的短信广告推送,令人不胜其烦。


不难看出,苏宁的无人店探索从技术到运营各个方面都算不上成熟,但是好在背后有母公司苏宁源源不断的财力输出才令其得以维系,但是如果换成小企业一不留神就会变成行业内的先烈。


寒风中不知所踪的先烈


从苏宁出来之后,智东西又先后走访了昌平区的一家小麦铺以及位于751的一家缤果盒子无人店,但是寒风中,我们徘徊许久却相继发现,这两家无人店都已经先后阵亡。


位于昌平地铁口的小麦铺已经连影子也看不到,周围的警卫表示这家店铺压根没有开张过,后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被撤掉了。


而位于751的缤果盒子,智东西在周围走访了一圈的交警以及快递小哥后,大家竟然都不清楚还有这样一家无人店的存在。


接着,智东西到了一家地图上显示最近的一家店内询问后,才知道这家店铺在去年十月份左右开业,但是到了十二月就已经被拆除。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与此有着类似宿命的,还有位于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一层居然之家家具家饰馆的eatbox。这家店于去年年中开业,但是到了年底,居然之家就关停了这一尚属探索期的无人店,取而代之的则是盒马生鲜这一模式的新零售业态。


而刚开业的时候,就已经有相关消息爆料称,eatbox的铺设成本过高而且技术并不稳定。


成本方面,eatbox采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和RFID来进行商品结算,尽管基于RFID技术可以不受摄像头对货架距离的限制,可以让商场的空间得到更多的利用,但是RFID芯片一枚单价就达到了三至八毛钱。在原本单本利润就十分有限的便利店中,一枚RFID标签的成本就足以抹平相应的人力减少成本。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技术方面,为了防止盗损,eatbox采用了RFID加微重力识别的双重保险。但同时也屡有用户爆料称eatbox的结算渠道并不稳定,常常有用户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商品结算,却还是会被卡在第一道门前显示未完成结算无法开门。因此即使eatbox是一家无人值守便利店,但是却常常需要技术人员远程监控以及时排除故障、解救被关在门内的消费者。


与eatbox类似的是国内最早一批无人零售店玩家缤果盒子,在技术方面,缤果盒子与eatbox也大同小异,不过早在2016年,缤果盒子就开启了无人店的布局。


根据去年七月缤果盒子CEO陈子林的采访表示,缤果盒子当时已经实现了盈利,而且单店销售额超过了早前预期。不过自去年下半年起,缤果盒子就相继被曝出了裁员、高管离职以及业绩不达标等负面消息,其采访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此前,缤果盒子还曾夸下海口表示将在一年内拓店5000家,然而去年九月到十一月的两个月左右时间里,缤果盒子却仅仅拓店40家,理想与现实两相对比更显萧索。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此外,根据先关人士的估算,缤果盒子单店的开店成本为一万五到两万,另外还需要自行接入水电网,反而带来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此外在运营中,缤果盒子也前后遭遇了因为非法搭建运营而被叫停,以及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店内巧克力融化等食品问题。


内交外困下,缤果盒子将走向何方却也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


先驱者亚马逊、阿里,一个凯歌高唱一个浅尝辄止


相较于当前国内玩家们都较为保守的态度,先驱者亚马逊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在先后遇到技术故障以及运营难题后,亚马逊尽管曾一度推迟Amazon Go对外开放的时间。但是在宣传以及扩店进度上,亚马逊却显得相当激进。此前,彭博社有报道提到,亚马逊计划在未来几年中新开3000多家无人店,让人着实吃了一惊。


不仅是扩张速度,亚马逊在技术方案选择上也显得尤为激进。


以京东为例,在前期技术尚不成熟的时候,京东选择的是先以人脸识别+RFID的解决方案,后期再逐渐进化。但是剽悍如亚马逊,一上来就确定了仅仅用纯计算机视觉技术加摄像头来对店内用户以及商品进行监测的方法。一度有消息表示,单个Amazon Go的成本投入可能就达到了千万美元级别。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火了一阵又冷清下来的无人便利店未来路在何方?


与亚马逊的激进不同,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却显得十分克制。


2017年的7月8日至7月12日,在阿里巴巴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首家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而与其说淘咖啡是一家咖啡厅,倒不如说这是一款迷你的商超,无论是零食、速食还是餐饮吃喝,淘咖啡中都应有尽有。技术上,淘咖啡采用的模式与京东X大同小异。


不过整体来说,落地杭州的“淘咖啡”无人超市,仅仅是个在淘宝造物节上存在了四天的快闪店,此后便在线下彻底消失。阿里在无人店的探索也一直显得较为保守,倒是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例如刷脸支付硬件等更基础方面的研发之上。


无人店真的一蹶不振了吗?


在历经了整整一天的走访之后,智东西发现当前无论巨头还是创企,当前无人店玩家们的现状都不免让人心寒。


各个玩家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运营上,都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的问题。整体而言,无人店的消费体验除了无需排队之外,于顾客而言远远不及正常门店。


而并不稳定的用户体验加上高居不下的前期成本,让无人店无论是在用户端还是在企业端都费力不讨好。技术的进步总是让人瞠目结舌,但是于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做到效率以及利润的提升,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再炫酷的技术也只能是一个漂亮的摆设。


从人工成本上来看,无人店所能替代的,也不过是当前便利店内的收银员角色,理货、上货、盘点库存依旧需要人为进行。而当前,美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36.1万人民币,而我国当前的人均年收入仅为5.5万元人民币左右。


每年总共11万元的两个收银员支出,相较于几十个高清摄像头以及大量云端部署带来的几十上百万前期投入,无人店这一笔生意显然在当前阶段的中国并不是那么划算。


而想要将在相同的效率下,将无人店的部署成本降到比人工还低,当前的技术成熟度显然还未达到要求。


当一个企业宣布要进军无人店这一领域,他们所面临的远远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所有关于技术的创新、供应链的搭建都将传统的零售以及电商模式彻底颠覆,竞争从以往的基本面不断升级,技术、资金、供应链、人力、营销,一切需要从头再来。这一过程中,任何一步错了都将导致整个项目的覆灭,但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参考的案例。


短短一年多时间,国内的无人店从兴起走向小阶段爆发,然后又归于平静,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都远远算不上惊世骇俗。一年时间,便足够让一个概念从制造走向破灭。


但当前的宁静,终归是暴风雨前的短暂酝酿。无人店以其在线下强大的便利性,以及相较传统零售企业的低成本这两大优势,在人口红利见顶以及消费升级的双重推动下,终将迎来大面积爆发。


然而在这一段探索至爆发期间的淘汰赛中,注定是一场巨头间关于技术以及资金的长期博弈,小企业参与其中,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商业模式探索过程中的先烈。


结语:泡沫破灭还是需求证伪?无人店进入洗牌时间


无论是京东、阿里还是缤果盒子、苏宁,无疑都是走在时代前端的先驱。但是如何度过这投入与营收还会长期不对等的漫长冬日,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还要有足够的资金以及供应链搭建。在一切都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行业清洗仍将继续。


不难想象,下一阶段,一些在财力、在供应链搭建上力不从心的小企业将首先被淘汰。其次,在技术推动下,一些剩余的玩家将主动进行升级。


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人们对于消费即时性的要求,也终将成为无人店发展的引擎,最终带动这一商业模式从萌芽走向普及。但在此之前,行业清洗注定漫长而又痛苦。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