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小编 发表于 2018-10-29 23:16

把杂货铺开到了咖啡馆里,这门看似不赚钱的生意是如何吸引到腾讯和京东纷纷入局的

在咖啡厅里售卖各种杂货,这种极不靠谱的商业场景是如何做到赚钱的?不仅赚钱,竟然还能吸引到京东和腾讯这样的巨头的觊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奥秘。
本文来自公众号:咖门,微信号:KamenClub,作者:政雨
近千平米的面积,从刀叉餐盘到窗帘布艺,从咖啡欧包到鲜花布艺,什么都卖。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型“杂货铺”,却吸引从草根品牌到腾讯、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入局,抢占市场。“贩卖生活方式”的集合店越开越多,但“生活方式”真的能卖上价钱吗?带着这样的迷思,我和代字行的老板穆森聊了聊。
咖啡馆里的“杂货铺”

2016年穆森在郑州开出第一家叫“代字行”的集合店,主要售卖家居产品。短短2年,代字行已经开出12家直营店。其最新的近1000平米旗舰店里,呈现出了咖啡、烘焙、家居、书籍、鲜花5个板块的产品。集五大板块于一体
走进去逛逛,满眼鲜花绿植、装饰物家居用品,真有种“到家了”的生活感。“这家店有2500多个SKU,涉及1000多个供应商,我们每一个板块都是盈利的,整个品牌目前是一种良性的生长。”穆森说。
鲜花,家居,书籍等应有尽有
在整个郑州市场,类似的集合概念门店、品牌不止有代字行。
国际快时尚品牌ZARA旗下的ZARA HOME;打着北欧简约设计美学概念,涵盖家居、服饰、文创等产品线的OCE;早已俘获国内消费者的日本品牌MUJI……都是以不同定位和模式发展的集合门店,进驻到购物中心。不同品牌争相发展集合店
逛集合店真是件心旷神怡的事儿,或日式或北欧的简约风格环境里,弥散着好闻的香氛气息,质优价格合理的小物触手可得,多少人想把家都打造成这个模样。
我是很喜欢逛集合店的,但逛多了,就会不自觉地研究这门生意:虽然存在即合理,但面积大得像仓库,什么都卖的集合店,想必租金高得离谱,是门赚钱生意吗?
解决这个问题前,需要先从逻辑上理清楚,集合店背后的存在逻辑——
一门布局“空间”的生意
体验维度:贩卖一种生活方式
集合店延展性很强——吃的、用的、玩的什么都卖,连时间和空间都可以被租出去。但在另一方面,这些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买到。
那它卖的究竟是什么?
——集合店贩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成为贩卖的目标
坚持早起、定时运动、习惯记日记、每周看一部电影、每月打卡一家新店,是一种生活方式。
向往自由,拿起背包说走就走,热爱旅行,脚步永远在路上,是一种生活方式。
集合空间想做的,就是打造一种空间体验感,将自己营造的生活方式以一种感觉散发出来,吸引到气质相投的消费群体。
在代字行,除了用鲜花营造氛围、书籍烘托场景外,还售卖咖啡和烘焙的欧包产品,多种产品形态组合下,更能打造多元化的空间体验。消费者还可以观赏制作过程
“经营是没有边界的,售卖的东西再多,它们围绕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就是家和生活,贩卖一种生活方式。”穆森说。
需求维度:消费升级的释放空间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购物时,除了要求产品质量,越来越讲究环境好坏,对所处的空间提出要求。会考虑是否舒适,是否能逛出乐趣,感受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购买的产品。这些,是购物时体现出来的消费升级。
“咖啡的产品属性是饮品,面包的产品属性是馒头、主食,从最底层的食物逻辑出发售卖,还能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频次。”穆森说。
更重要的是,在穆森看来,客人的购买体验是多维度组成的,他们的时间很宝贵,购物的同时,还能满足吃点东西的需求,把各种业态融合在一起,让消费者从各方位感受品牌。
多维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另一方面,烘焙类产品选择欧包,而不是普通的面包,也是通过提供更品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升级需求。
概念维度:新零售概念的下沉
集合店另一个让人看好的趋势体现在——互联网巨头也在组团进入,它们是奔着“新零售”的概念去的:
腾讯25亿入股海澜之家,开出海澜优选门店不仅风格变得冷淡,售卖的产品也延伸到家居、护理等多个领域,让你一年不止想逛两次。还有京东的“悦舍”,网易严选的线下门店,阿里的“淘宝心选”等等, 都是互联网平台在线下的渗透。而且他们统一主动选择了集合店模式。
NOME的投资方、今日资本的总裁徐新,经历了过去几年从Online到Offline的潮起潮落,移动互联网的线上红利已经宣告尾声,线下流量正成为新战场,新入口机遇则在于对刚性需求的深度挖掘。集合店可更好满足消费者体验
在穆森看来,互联网购物不能实现的,就是线下购物的体验感,“如果只是买东西的话,淘宝完全可以替代商场。未来的零售不是单纯地在贩卖产品,更希望给客户一个综合的体验。”他说。
情感维度:一个“开放的私人空间”
换一个层面来说,饮品店也在开集合空间——星巴克的烘焙工坊、喜茶在成都新开的实验室店,将多种不同的场景组合在一起。
在穆森看来,这是集合店另一种形式的输出——一个“开放的私人空间”,消费者进来,总能找到自己娱乐的方式。在开放中寻找自己的独立空间
如同每个人都可以买票进入电影院,但在什么时间看哪种类型的电影是私人的选择。体验形式的大空间集合店,就是一个开放的私人空间,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
一个不断培养的消费市场
从逻辑上讲,这个做空间生意的店,概念足够美好,盈利究竟如何呢?
根据NOME创始人陈浩的介绍,目前比较好的集合店平均坪效在4000元每月,NOME部分优秀门店可以做到业内优秀水平的两倍左右,达到6000~8000元每月。
而穆森也表示,其近1000平米的店,欧包每天的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咖啡可以达到近3000杯/月的出杯量。而在总体的盈利模式上,家居:烘焙:咖啡的盈利占比为4:4:2或5:4:1。
咖啡区域还可以给消费者视觉上的体验
集合店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灵活的排列组合。确定核心的品牌定义后,将哪些板块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售卖,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代字行的门店里,或只卖家居+咖啡、或全部呈现,就分化出了不同的模式,甚至其咖啡+欧包产品已独立开出新的品牌“黛汀”。
集合店看起来做的是一种虚晃的概念生意,其实已经悄悄满足了顾客的多种需求,只是消费者自己没有感知到而已。
正如穆森在最后所说的,“集合店不是一个新趋势,这个市场空间一直都有。只是客户是不是成长到需求的阶段,经营者有没有能力满足这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品牌如何有前瞻性地捕捉到未来客户需要的东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把杂货铺开到了咖啡馆里,这门看似不赚钱的生意是如何吸引到腾讯和京东纷纷入局的